弗里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李子冷门佳作血钻 [复制链接]

1#
请问盖百霖的副作用有哪些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6172540.html

《血钻》是由爱德华·兹威克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詹妮弗·康纳利主演的剧情片。影片以塞拉利昂年的内战为背景,向我们讲述了璀璨钻石背后的故事。该影片的最成功之处在于从一个看似合理实则血腥的角度,直接向世界各个国家报道了一个最真实的非洲——贫穷而看不到希望。同时,《血钻》涉及到了非常多的敏感问题,在上映之初,南非迪比斯钻石公司担心次此片的公映会影响大众对钻石类商品的消费热情,因此南非钻石工业共同抵制该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李子主演的这部电影的深层含义吧。

一、“钻石”的背后

片中提到,钻石的兴起是源于美国女性结婚时的需求,我们可以把钻石理解为欲望,不仅钻石,石油、矿产等一系列可以让财阀们赚得盆满钵满的东西,都会让非洲这片广阔土地上的人民陷入战争之中。欲望无形地进行着杀戮,残忍地剥削着非洲土地上的人民。如此看来,叛军是罪恶的,财阀是罪恶的,但,最为罪恶的是我们每个人的欲望,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贪欲这条毒蛇盘踞在每个人的心上,无法从钻石上发泄出来,必定会以其他方式呈现,种种不道德的行为大多数都来自于这样的欲望。

二、为了“民主”的反叛阶级

《血钻》中,不止一次出现这样的镜头:叛军头目叫嚣着说这一切都是为了民主,随后用枪打死了身边的人民。这样的一个讽刺镜头也在向我们透露着导演意在批判一些反叛阶级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实则妄想夺取政权鱼肉百姓而获益的行为。血腥和屠杀的镜头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卢旺达大屠杀”,那场因总统失事而导致的内乱,种族灭绝政策的残酷,近百万无辜者被屠戮殆尽。《血钻》和《卢旺达饭店》所表达的基调相同,那些打着“爱国”“民主”的反叛阶级着实是我们每个人唾弃厌恶的对象。

三、财阀

我们不难发现,财阀是一场战争的推动力。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金融垄断资本集团的三井、三菱、住友、安田,他们支配着日本去侵略,支撑着这场世界大战的运行。塞拉利昂这场内战仿佛是由叛军主导的,但源头在于提亚拉钻石公司,这家公司可以作为一个“财阀”。他们将钻石囤积起来哄抬市价,因此才会更多的非洲人民为了那颗透明璀璨的石头争破脑袋。而财阀们享受着奢华的上流生活,把玩着沾满鲜血的钻石;第三世界的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这样一个病态的世界仿佛西西里斯式的循环一般,就是财阀们不顾他人生死存亡的写照。

四、T.I.A

T.I.A在影片中的意思是“ThisisAfrica”,无数次被提及戏谑的单词。它背后的寓意是多样而隐匿的“这里是非洲,我们应该杀戮”“这里是非洲,我们应该为利益而战”这些诸如此类的话都藏在短短的T.I.A中。非洲,就像一片被上帝遗忘的地方,没有西方所谓列强的帮助,只有夹杂在其中发战争财的投机者,他们手中拿着屠刀,口中喊着“TIA”,一脸漠然地实施着暴行。

小李子饰演的阿切尔算不上好人,他为了走私钻石手上也沾满了鲜血,他也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坏人,他也是因生活所迫,无奈拿起了屠刀,但这也不是他可以杀人的理由。

“T.I.A”的背后是冷漠,没有人在乎非洲这块土地的生命,导演的意图就在于此,他用这样讽刺的手法,意在突出人文关怀,压抑而凝重的镜头下,掩藏的是全世界对于非洲的冷淡,我们该尊重每一个种族,尊重每一种肤色,“WearetheWorl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