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影响老街之门(十一)
春联是门口一景。
这扇门,拍摄于德里街。
德里街很精致很洋气的一扇门。
可是,这样一扇门,竟然被废了。门内,乱七八糟;门外,垃圾遍地。很精致很洋气的一扇门,就这么被糟蹋了。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进了门,应该是一户或者数户人家居住在洋楼内。那样的生活情景是可以想象的。想当年,我就有同学住在如此漂亮的漂亮得让人羡慕的洋楼内。然后呢,然后就没有了。似乎是一夜之间,突然就变成这样或者那样了。老街的衰败,其实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日积月累不知不觉。
映入眼帘的这扇门,除了德里街,小公园一带的老街也很常见,只是越来越破烂。
精雕细琢洋气十足的大门,就那么荒废掉糟蹋掉,看着就会心疼。可是,除了心疼,或者除了喊一喊口号,似乎毫无办法。
门一旦守不住,洋楼和老街的命运可想而知。
老街里,并不是一扇两扇门被废掉,而是随处可见,随处可见楼房坍塌,门被废掉。因此,当“保护”二字喊了一百遍一千遍的时候,我却看到,又一扇门封闭了。
紧闭的大门,斑驳的墙体,随处可见的“危房勿近”字样……老市区德里街早已繁华褪尽,萧条毕现。
老街里,一处处废墟,倒也绿意盎然,恍如梦呓。
我看到的情景是:一老人坐在家门口,一副悠闲自得,宠辱不惊的模样。老人是舍不得离开老街的,因为老人家固执地认为家在,人就应该在,尽管它很破败。
老街老了,老人也老了。可是,岁月呢,岁月也会老么?
我目睹的情景依然是:另外一位老人木然地坐在门口,看着熟悉的或者陌生的人,看着他们从眼前走过。
我在想,那一刻,老人家在想什么呢?
老人家或许不知道,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却压力不小。读书的压力,升学的压力,乃至大学毕业后就业的压力等等。当今的孩子真的是“压力无处不在”。
当年,上大学是百里挑一,中专一毕业不仅就业不愁,而且还是堂堂的国家干部。现在呢,现在,许许多多的大学生走出校门,却求职无门。
这样一组数字,老人家能够理解么:比去年整整多出19万的699万名全国高校毕业生,今年就遇上“最难就业季”。
坐在家门口打发时光的老人,或许真的无法理解,无法理解苦读16年书的孩子走出校门之后因为求职无门而发出“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无奈感叹。
走出校门,谁都希望能够尽快找到一份“好工作”。所谓的“好工作”,说到底无非就是:自己满意、专业对口、待遇不错、有发展空间等等。
然而,能真正满足这些条件的“好工作”,去哪里找?
“我在广州和深圳之间来回跑,都一个月了,还是没找到啊!”嫌汕头这边工资低,想出去闯一闯的他,在跟我QQ时连发感慨:找工作很难很难很难。因此,他想回来。
他,已经回来。他,又开始在汕头找工作。
求职之门,想进不容易!
不要说那些官二代富二代,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是草根阶层,草根阶层面临的困难大同小异。
招聘单位门口的场面我们太熟悉了:求职的大学生们手持简历,挤进人群,排队面试。
面试完了。“回去等通知。”
往往,这一等,就等到花儿都谢了。
没办法,许多人只能再寻觅,再面试,再遭拒……原本对就业充满信心的大学毕业生们,在残酷现实面前遭遇的打击,会让他们美丽的梦想,碎落一地。
寒门子弟,更不容易。
一边是毕业生高喊“求职无门”,一边却是企业疾呼“招不到人”。
严峻形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门道”究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