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间歇光疗对新生儿黄疸血清游离脂肪酸及色氨 [复制链接]

1#
土方治疗白癜风

间歇光疗对新生儿*疸血清游离脂肪酸及色氨酸水平的影响


间歇光疗对新生儿*疸血清游离脂肪酸及色氨酸水平的影响


间歇光疗对新生儿*疸血清游离脂肪酸及色氨酸水平的影响


中华儿科杂志 1999年第8期第0卷 论著摘要


作者:万忠和 冯泽康


单位:万忠和: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冯泽康: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有报道持续光疗24~72小时可引起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 FFA)[1],尤其是必需脂肪酸及色氨酸水平下降。本研究试图用每天光照8小时,休息16小时的间歇光疗,以探讨缩短每次光疗时间,可否避免血清FFA及色氨酸水平下降产生的不利影响。


对象和方法 (1)以13例足月儿和7例早产儿均为单纯*疸新生儿作为*疸组,其光疗前血清胆红素浓度分别为(232±51)μmol/L,(173±54)μmol/L;17例正常足月儿为对照。(2)*疸组分别于光疗前、光疗结束时及光疗结束后2~3天抽血,对照组分别于生后1~3天(11例为对照Ⅰ组)及4~7天(6例为对照Ⅱ组)抽血,取股静脉血分离血清置于-55℃冰箱中待测。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清FFA的五种主要成分软脂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及花生四烯酸(C 20∶4),色氨酸采用荧光测定法。


结果 (1)*疸组光疗前血清FF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从表1可见,足月*疸组患儿光疗前血清FFA与对照Ⅱ组比较(两者日龄无差别),除花生四烯酸显著高于对照Ⅱ组外,余各值差异均无显著意义。足月*疸组患儿与对照Ⅰ组比较,除硬脂酸外,FFA各成分及总值均显著高于正常Ⅰ(患儿日龄明显大于对照Ⅰ组),对照组血清FFA五种主要成分及总值随日龄有上升趋势,除油酸增高明显外,余均无统计学意义。(2)*疸组患儿光疗前后血清FFA水平变化:从表2可见,*疸组血清FFA各成分及总值于光疗前稍低(足月儿油酸及亚油酸略高于光疗前),光疗结束后2~3天血清FFA各成分又有不同程度回升,以足月儿FFA总值升高明显。(3)*疸组患儿光疗前后色氨酸水平变化:足月及早产患儿血清色氨酸水平在光疗前、光疗结束时及结束后2~3天均无显著变化。


表1 *疸组光疗前血清FFA水平与正常对照(±s,μmol/L)


分组


例数


日龄


C16∶0


C18∶0


C18∶1C18∶2*


C20∶4


FFA**


*疸儿


13


4.4±2.8


1 378±537


227±120


1 889±655


327±153


3 730±1 028


正常Ⅰ


11


1.7±0.8


788±307


213±98


1 325±473


110±65


2 455±862


正常Ⅱ


6


5.6±1.1


1 011±351


348±179


2 048±979


147±53


3 533±1 489


患儿与正常Ⅰ


P值


<0.05


<0.05


>0.05


<0.02


<0.05


<0.001


患儿与正常Ⅱ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正常Ⅰ与正常Ⅱ


P值


<0.001


>0.05


>0.05


<0.05


>0.05


>0.05


*在本实验条件下,油酸与亚酸保留时间完全一样,将面积完全叠加,实测为一个值;**FFA=C16∶0+C18∶0+C18∶1C18∶2+C20∶4表2 足月儿与早产*疸患儿光疗前后血清FFA水平变化(±s,μmol/L)


项目


足月儿


早产儿


光疗前(n=13)


光疗结束时(n=10)


光疗结束后(n=6)


光疗前(n=7)


光疗结束时(n=6)


光疗结束后(n=4)


C16∶0


1 378±537


1 193±468


1 406±186


1 681±676


1 054±455


1 237±451


C18∶0


277±120


259± 50


359±21


353±163


289±84


423±192


C18∶1


1 889±120


2 130±721


3 584±203


2 786±967


2 332±889


2 445±1 081


C20∶4


327±153


192±112


219±41


244±128


225±103


369±197


FFA


3 730±1 028


3 414±590*


4 570±262*


5 279±2 076


4 042±1 346


4 491±1 681


*P<0.05,余P值>0.05讨论 光疗的疗效肯定,但光疗的安全性则存在争论,有文献报道光疗可致智力行为障碍及细胞DNA损伤[2]。光疗的作用机理有两个方面,即光异构作用和光氧化作用,光照时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主要是光异构作用的结果,其反应是可逆的。光氧化作用是光疗过程中产生的单线态氧使胆红素裂解,过多的单线态氧对机体有*性作用。从胆红素光化学原理可看出,不适当增加光强度和光照时间会增加单线态氧的生成,增加其*性作用。Goyan-Villaescasa及麦智广等先后研究发现,持续光疗时间越长,单线态氧所致淋巴细胞DNA损伤可能性越大。


有文献报道,光疗可致血清FFA及色氨酸水平下降,且认为持续光疗时间过长,产生过多单线态氧作用的结果使人体血清中FFA尤其是必需脂肪酸及色氨酸水平下降,对迅速发育的婴儿中枢神经系统及脑功能产生不利作用。必需脂肪酸对18个月人脑的髓鞘形成及脑发育有极重要作用。色氨酸是脑内重要神经递质5-羟色氨酸的前身。血清色氨酸水平下降可致精神错乱。本实验采用每天光疗8小时、休息16小时的间隙光疗,未发现对*疸新生儿血清FFA的五种主要成分及色氨酸有明显影响,其机理可能是:(1)间隙光疗产生的单线态氧减少;(2)对氧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E(单线态氧为氧自由基的一种)破坏减少;(3)对胃肠功能及机体代谢影响减少。新生儿*疸患儿在光疗结束时,血清FFA的五种主要成分及总值有所下降,停止光疗后2~3天又略回升,可推测,如延长每天光疗时间,血清FFA各成分及总值可能进一步下降,将产生不利作用。


间隙光疗可达到持续光疗同样效果,且产生副作用少。Yoshitada等[3,4]研究发现:对足月*疸患儿持续光疗24小时,皮肤及皮下组织内胆红素在光疗的第一个8小时显著下降,光疗2~12小时血清胆红素下降最显著,在随后的12~16小时胆红素下降很少,停止光疗12小时,胆红素几乎升到治疗前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在持续光疗24小时内,以光疗8~12小时疗效最显著,后12小时胆红素下降不多,而产生单线态氧的*性可能增加。因此间隙光疗在取得疗效的同时,又可以减少*性反应,且有利于患儿休息,增加母婴接触时间,减轻母亲心理负担。


研究表明,间隙光疗避免了持续光疗所致的血清FFA及色氨酸水平下降,且疗效不受影响。因此作者认为间隙光疗更为安全,且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Ostea EM, James celerated degradation if essential fatty acid (EFA) in preterm infants phototherapy (PT) [Abstr].Pediatr Res,1981,15:543.


2 麦智广,冯泽康.光线疗法对新生儿淋巴细胞DNA的影响.新生儿科杂志,1992,7:.


3 Yoshitada Y, Itsuro anscutaneous bilirubinometry:bilirubin kinetics of the skin and serum during and after ol Neonate,1989,56:.


4 Yoshitada Y, Itsuro itial response of serum bilirubin levels to ol Neonate,1991,60:.


(收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