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五开始,黑色系便开始急转直下,更在本周一开启了“黑色风暴”,铁矿石01-07合约纷纷跌停,双焦、螺纹、热卷无一幸免,市场一时之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那么,在黑色行情大幅度回调,钢厂利润急剧收缩的情况下,钢厂的用矿结构是否会进行比较大的调整呢?
笔者与山东、河北、天津、江内等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钢厂进行了沟通,了解了这些钢厂的想法,在这里汇总出来与各位老铁们分享。
配矿:各显神通
钢厂甲:
1.烧结矿:块矿:球团的使用配比为——75%:15%:10%;
2.烧结矿主要以:卡粉、纽曼粉、混合粉、国产铁粉为主。
钢厂乙:
1.烧结矿:块矿:球团的使用配比为——68%:17%:15%;
2.烧结矿主要以:PB粉为主,其余配料不方便透露。
钢厂丙:
1.烧结矿:块矿:球团的使用配比为——82%:10%
%;
2.烧结矿主要以:BRBF、混合粉为主,其余不便透露。
钢厂丁:
1.烧结矿:块矿:球团的使用配比为——71%:16%:13%;
2.烧结矿主要以:PB粉为主,其余不便透露。
钢厂戊
1.烧结矿:块矿:球团的使用配比为——70%:15%:15%;
2.烧结矿主要以:卡粉、PB粉、超特粉、国产铁粉为主。
钢厂己:
1.烧结矿:块矿:球团的使用配比为——75%:15%:5%,另外5%是加废钢;
2.烧结矿主要以:PB粉、BRBF、超特粉等。
钢厂庚:
1.烧结矿:块矿:球团的使用配比为——78%:7%:15%;
2.烧结矿主要以:卡粉、PB粉,其余不便透露。
炉型:各有千秋
上述甲到庚七家钢厂的烧结矿、块矿、球团配比是不是差异巨大?
没错,各家的炉型大小有异,用矿的适应性就有差异。比如,有的地方在产能淘汰过程中只淘汰总量和小炉型,而中等高炉得以保留,因此,中等炉型“吃矿”比较灵活,烧结品种可以灵活调整。像某个内陆钢厂,他们既使用淡水河谷的BRBF(巴混),又使用PB粉,还使用超特粉,同时又可以使用PMI粉或阿特拉斯粉;前些年由于钢厂利润较薄,塞拉利昂矿还有的情况下,他们也使用塞拉利昂原矿(不过筛),也使用印粉。
还有些内陆钢厂,既可以使用外蒙的原矿(需选矿后使用)、精粉,也可以使用当地的国产精粉,同时使用金布巴粉,也可以使用塞拉利昂筛后粉和毛里塔尼亚粉,印度粉等品种。RTX粉出来后,他们又可以用之来代替金布巴粉。这也足见其用矿具有灵活性和较强的适应性。
另外一个影响用矿品种和配比的因素是,不同地方的国产铁粉的供给也存在差异——有的钢厂周边没有当地铁矿,国产精粉必须外调,也就造就了他们球团使用较少;而有的地方周边地矿众多,选择余地大,因此就会增加国产球团的使用比例。
上述种种条件和因素差异,天然造就了各家钢厂独一无二的用矿偏好和配比特征。
用矿配比展望
回到今天的主题,在钢厂利润大幅缩减乃至出现部分品类开始亏损的前提下,钢厂的用矿配比到底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我们还是以上述七家钢厂作为切入点。
钢厂烧结矿占比块矿占比球团占比废钢/其他用矿配比变化甲75%15%10%0计划减少块矿的使用比例乙68%17%15%0暂未做调整,正在研讨丙82%10%8%0暂未做调整,可能略微调整丁71%16%13%0已经有意识地增加中低品铁矿的使用戊70%15%15%0已经调整,减少PB粉用量,转用金布巴粉己75%15%5%5%目前暂无调整庚78%7%15%0拟降低球团比例,增加块矿和烧结矿;转向性价比更高的品种,比如采购筛后粉
同时,除了上述的几家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钢厂以外,笔者还咨询了其他多家钢厂,有些钢厂的用矿结构较为稳定,但绝大多数的受访钢厂表示正在考虑或者已经在增加中低品铁矿比如超特粉、混合粉、阿特拉斯、吉普森、西部粉等品种的采购和用量。
值得一提的是,用矿结构稳定、尚未做调整的钢厂,大多情况下是,他们有执行的长协货物,价格以指数定价,成本较为可控;生产顺畅,产品质量稳定;拥有自己的竖炉或回转窑,球团自给自足,成本可控。
另外,在考虑用矿配比调整的钢厂,大多数是出于成材利润受挤压比较厉害的情况下,一方面需要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又需要兼顾用矿的稳定性和炉型的适应性,所以,在考虑调整用矿结构,往往选择具有替代性的、较具性价比的品种。比如,对澳洲使用黏性比较大的终端钢厂,由于PB粉前期的溢价太高,转而使用金布巴粉或麦克粉;又或者,使用少量卡粉,去配合超特粉或混合粉,来达到与PB粉差不多品质的目的;还有的厂家,之前用纽曼粉,但现在为了降成本,转而去采购纽曼筛后粉,既能节省成本,又能保证用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目的。
在块矿与球团的使用比例“博弈”方面,在有更多国产精粉和球团的区域,有造球设备的钢厂,则倾向于自造球团来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没有造球设备的厂家,可能会趁近期价格暴跌,补采乌克兰球团等品质更佳的货物,又或者,适当地少量增加块矿来达到配比的平衡。当然,在价格走下行通道的时候,若钢厂常规使用的高品矿比如卡粉、中高品矿比如PB粉和BRBF等品种的价格下行到他们的心理价位,他们还是倾向于保持这部分矿种的比例不变。
总而言之,从目前与多家钢厂的沟通结果来看,60%左右的钢厂是在调整用矿结构的,并且是转向更具性价比、更倾向于中低品的铁矿品种。由此可见,目前用矿结构的调整,是钢厂终端在“成本导向”与“炉型适应性”两方面主要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应激性”反应。
编注:文章第二部分举例与实际调研钢厂的用矿无关,举例部分仅仅是为了把炉型差异阐述得更清晰。
——END——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须知
1.标题前须标注,作者处标注原作者名;
2.正文前加注:本文源自“有一点墨(ID:i-blackmores)”,已获得其授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3.正文文末请添加“有一点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