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3.html世界卫生组织8日拉响埃博拉疫情“全球警报”,呼吁国际社会向西非疫区提供援助。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说,西非地区埃博拉疫情“严重且反常”,是“近40年来这类疫情最复杂的一次暴发”。
传染病学专家:埃博拉病*在中国大流行可能性小
中国的普通公众十分忧虑这一烈性传染病是否会传播到中国,引发像非典那样的传染病大爆发。依据现有的科学证据,以及我们多年在传染病学领域的研究经验,我们可以告诉大家:埃博拉病*在中国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并不大,公众毋庸担心。
年4月,几内亚爆发了以发热、内脏出血为代表症状的一种严重的出血性疾病(出血热)。经过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众多专家的评估,最后认定该病是由埃博拉病*导致。这一烈性传染病,在短短的数月内迅速扩散到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国家。
埃博拉病*所致的出血热,是一种发病迅速,致死率高的恶性传染病。年非典和近年来的几次流感爆发给大众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公众自然会很担心这种疾病是否会传到中国。这种担心完全可以理解。然而,在科学上,这种担心大可不必的。根据已有的疾病流行病学的资料,肆虐西非国家的埃博拉病*传播到中国并大流行的可能性很小。
埃博拉病*给人恐怖的印象,因为它的潜伏期短,发病快,发病后在极短时间导致大量感染者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7月30日的统计,总共有名患者感染了埃博拉病*,已经有人死亡,病死率高达60%。它的病死率远超霍乱、流感等一系列烈性传染病。
不过,正是因为埃博拉的高病死率,我们有理由相信,该病的传播将是有局限性的。传染病学上有一个公认的规律:如果某种烈性传染病,发病快,潜伏期短,致死率高,它在基础公共卫生设施完善的国家,并不易于传播。
换而言之,由于感染者在感染后几天甚至几小时之内发病,并立即丧失行动能力,其大范围传染给其他人的可能性会显著低于类似艾滋病、结核等潜伏期长的传染病。因为,埃博拉病*感染者一旦发病,很快出现各种症状,行动能力就会受限。这就使得他们接触其他健康人群的范围极大地缩小,易于隔离。
事实上,埃博拉病*最近的新发病例中,相当部分的感染者是不惧危险冒死抢救患者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就是因为频繁、直接接触患者而感染的。
埃博拉爆发与西非卫生条件有关
事实上,埃博拉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发现,它在非洲局部爆发时有所闻。不过,数十年来,这种病*在西非以外其他国家大规模爆发的报道并没有出现。另外,从目前相对有限的病*分子遗传学研究资料来看,这些年来埃博拉病*的基因序列变化不大,遗传上相对保守。
这意味着,年病*的突然爆发很可能并不是由于病*获得了更强的传播能力,而更可能与西非当地的公共卫生条件,以及地理生态环境有关。
按照传染病学的经典理论,病*性传染病在自然界长期存在并持续传播的条件包括:
第一,存在自然宿主。一个造成人类感染者迅速死亡的病*,其自然宿主不可能是人类自身。现有的研究表明,三种非洲果蝠很可能是埃博拉病*的自然宿主。近年来若干次埃博拉病*的爆发,可能都与当地居民喜欢捕食果蝠有关。
中国并没有上述果蝠分布,公众也没有食用果蝠的习俗。如果中国未来出现埃博拉病*,只可能来源于外来患者输入的病例。
第二,易于传播的途径和易于扩散的环境。埃博拉病*的传播途径尚无定论。不过,一些既有研究表明,该病*的人传人,主要是由于接触患者的体液所致;同时,也不能排除空气传播。因此,可以肯定的一件事情是,若没有大量的感染者与健康人群的广泛接触,该病无法在人群中广为传播。
多年来,中国已经建立起传染病报告和防控体系,特别是SARS爆发以来,公共卫生体系更是得到了极大完善。埃博拉病*那样发病后具有感染能力,一旦发现将会在第一时间将会上报,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因此,该病在不为人知的条件下传播并大范围扩散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发达国家和制药巨头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