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司海外经营工作取得新突破,成功中标马尔代夫汽配城项目,中标金额约为万美金,折合人民币2.07亿元。该项目是继马尔代夫瑚湖尔岛和呼噜马累岛机场连接道路工程后,与马尔代夫住房开发有限公司开展的第二次合作。
马尔代夫汽配城项目采用EPC+F的承包模式,项目占地面积为.25㎡,总建筑面积为.57㎡,项目建设内容初步规划为单栋六层多功能汽配中心(含两层地下室),以及餐饮、商超等配套设施。项目计划于年开工,工期24个月。
这是公司持续深耕海外市场的又一经营成果,项目建成后将有助于马尔代夫汽车服务产业向更加成熟的连锁经营模式发展,对进一步带动当地汽车消费市场和就业市场具有深远意义。
海外足迹
年4月
援塞内加尔竞技摔跤场项目
西非之脚“金腰带”,塞方人民翘首以盼8年
年10月
瑚湖尔岛和呼噜马累岛机场连接道路施工项目
助力马尔代夫人民实现了三岛连通的世纪之梦
年12月
援塞舌尔广电中心项目
推进塞舌尔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战略目标
年9月
塞内加尔达喀尔塔项目
建成后将成为首都达喀尔的标志性建筑
年10月
马尔代夫汽配城项目
有助于当地汽车服务产业
向更加成熟的连锁经营模式发展
海外“哥哥”
《我非漂的那些年》——周训恺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转眼间就在非洲工作五年了,如果时间再回到年那个夏天,我依旧会选择加入海外公司,前往非洲!
五年的非洲生活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习近平主席出席了援塞内加尔竞技摔跤场的移交仪式,数千名塞内加尔民众自发聚集在道路两旁迎候,笙歌鼎沸,鼓乐齐鸣,欢呼声雷动,那一刻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建筑人的光荣。另一件便是年12月末新冠疫情爆发,肆虐全球,世界各国陆续关闭出入境通道,回国之路困难重重。援塞舌尔广电中心项目已完成施工任务的技术工人44名滞留在马埃岛,为了接工人回国,公司决定包机回国,最终公司历经种种艰难,于年9月25日包机准时抵达马埃岛,看着登上飞机的同胞们,内心深深地被这种国企担当所感动。
五载岁月犹如白驹过隙,既那么充实,又恍如什么都没有发生,时光不可倒流,一切都已经印在我自己的人生史册上。漫漫人生长路,我将会继续怀揣着一颗炽热的心,迈着坚定的步伐,拼搏奋进。
《“歆”在海外》——李歆
我在年来到塞舌尔工作,在援塞舌尔广电中心项目担任质量员和翻译,这是我第一个长期驻外工作的国家。记得刚到塞舌尔,下飞机时扑面而来的海风还带着火辣辣的温度,潮湿的空气让人感到闷热,但是蓝天、白云和大海都让人憧憬着即将在这里开启的生活。
从机场出来一路去到住所,沿途是海岛国家特有的景致,植物茂密、色彩丰富。在经过首都维多利亚市的时候,给我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小镇”。岛上的人民热爱生活,充满热情,路上遇见你会友好地打招呼,遇上当地的重大节日他们会一起上街狂欢、彻夜高歌,能让人感受到他们的生活节奏是轻松惬意的,更能感觉到他们发自内心对现有生活的满足和喜爱。海外的生活和工作是相对单一的,但能给人带来很大的收获,一个新的环境势必会给一个人带来思想态度上的转变,在感受了不同的工作生活态度后,你必须保持平和的心态,去接纳、适应并融合当地人的工作生活方式。
海外的工作生活也是艰难的,一个人从熟悉的舒适圈跳出来,进入一个陌生的挑战圈是需要勇气的,一个人远离国内的社会环境,前往一个未知的社会环境更需要决心。“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每一个海外人在踏上征途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纵使有千难万阻,亦挡不住我们扬帆起航。
《我的三年援塞经历》——张优华(右)
自年5月14日,接到那一个电话开始,便改写了我接下来三年的人生阅历,揣着“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外面看看”的想法,我来到了海外公司。
年11月初回国休假一个月后,在疫情爆发前又重返塞舌尔,至今眼前似乎还呈现着离别时妻儿的不舍与嘶喊,如今一晃已有三年有余。在后疫情时代,才发现那趟回国休假是多么幸运和珍贵,如今的归国路是那么的艰辛曲折与漫长难熬。
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给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让海外项目的进度雪上加霜,自年3月塞舌尔当地发现第一例输入病例以来,我们有过4月中旬疫情停工25天的经历,有过当地医疗防疫物资短缺的彷徨与紧张,市面上的口罩一罩难求。但是我们有公司的保障支持,国内紧急空运大批医疗物资到项目现场,让一线员工得以安心、放心扎根在海外一线。
《非洲经历感悟》——袁小毛
自年12月第一次踏入非洲以来,分别在塞拉利昂、坦桑尼亚、塞内加尔三个国家工作生活,陆陆续续在非洲工作生活已经六年有余。
第一次来非洲工作,心中忐忑不安,听闻到的都是非洲治安不好,疾病肆虐,医疗条件差,生活条件艰苦,正当徘徊和犹豫之际,我一鼓作气买好了机票,当去非洲日期已定,也就没有回头路了。
这一去就是一年多,那时并没有视频通话,只能在思念之际与家人朋友电话通讯,第一次坐飞机前往一个陌生的国家既兴奋也紧张。当飞机即将要降落在塞拉利昂机杨时,从空中看这个国家,低矮、破烂不堪的房屋,尘土飞扬的道路,顿时生出一种失落感。从机场出来,外面人群熙熙攘攘,穿着破烂不堪的当地人,小摊小贩放肆的叫卖声,是那么的杂乱无序,这就是我踏上非洲土地上的第一印象。
坐上同事来接我们的汽车,行驶在乌黑的道路上,街边没有路灯,家家户户都点着煤油灯,只听到了发电机的轰鸣声,第一次感觉到了这个国家的能源缺乏和落后。从飞机场去项目还要坐轮渡,轮渡每2小时一趟,等轮渡的间隙,非洲人民会主动跟我们打招呼,坚起大拇指对我们说CHINAGOOD,他们的热情最终感染了我,一身的疲惫和不解也瞬间消散。跟非洲人民聊天,他们知道*,李连杰等明星,一说起中国功夫,就知道是JACKCHEN(*),这让我很自豪。他们也非常喜欢中国的商品,中国产品质量好、价格便宜。当地人也时常会跟你说两句:“你好”、“吃饭了吗”等中文,后来才了解到中国在这里设立了孔子学院,教当地人学习中文,也有许多中国人在这边做生意、工作和生活,给他们带来了中国文化。
供稿:李速丰刘乐源
编辑:余思颖(记者站)
初审:李速丰
审核:赵志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