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防疫之战西班牙大流感回顾与思索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药膏 http://m.39.net/pf/a_4784987.html
推荐阅读年流感大流行(英语:flupandemic)是于年1月至年12月间爆发的全球性H1N1甲型流感疫潮,由一种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英语:Spanishflu)引起的传染病,曾经造成全世界5亿人感染,5千万到1亿人死亡,传播范围达到太平洋群岛及北极地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为2.5%-5%(当时世界人口17亿人),和一般流感的0.1%比较起来极为致命。其名字由来并不是因为此流感从西班牙爆发,而是因为当时西班牙的疫情最为严重(亦有指当时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各国对传媒有严格管制;只有中立国西班牙能大肆报道,令时人错觉当地疫情特别严重),8百万人受感染,甚至包括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所以被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引子

年10月,奥地利绘画巨子席勒(EgonSchiele)因流感而病逝,就在三天前,他怀有六个月身孕的妻子爱迪斯也因这场流感已先于他过世。在这生命的最后几天,尽管席勒病情危重,悲伤不已,这位画家仍挣扎着创作了一幅作品,描绘了一个三口人的家庭,而这就是即将被流感卷走的席勒自己一家。

席勒当时28岁,正好处在非常易受年大流感侵袭的年龄段。所以席勒这幅未竟之作《家庭》(TheFamily)常被人称之为这场流感之残酷的凄美见证。

TheFamily

在这场大流感中20到40岁的青壮之士死亡率最高。大批挣钱养家的青壮年和社区的栋梁被大流感夺走了生命,留下无数的老人和孤儿无依无靠。总体而言,在这场流感中男性比女性更易染上流感而死亡,除非是妊娠女性。当时大批怀孕女性或一命呜呼或不幸流产。

科学家不清楚为什么正值盛年的人在这场流感死亡率最高,因为通常是老年人为流感高危群体。一项可能的线索是,老人在遭遇年大流感之前的死亡率确实低于他们在过去十年所经历的多次季节性流感。

有一种叫做人体“抗原原罪”(originalantigenicsin,OAS)的理论或许可以解释上述两种观察现象。这个理论称,人体免疫系统遭遇首次流感病*后产生的免疫反应对防御这种初遇病*最为有效。但流感病*又极不稳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异(包括甲型流行病*表面的两大类核蛋白抗原,简记为H和N)以对付寄主的免疫系统。

这场人称西班牙大流感始于年1月,终于年12月,历时3年,几乎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包括偏远的太平洋岛屿和寒冷的北极地区,屠城般地狂虐人类,被称之为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大的病*大屠杀。那么这场史无前例的西班牙大流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直到今天它还存在着许许多多未解之谜。

事件起源与传播

疫情第一波

现有的医学资料表明,“西班牙流感”最早出现在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斯顿(Funston)*营。年3月11日午餐前,这个*营的一位士兵连队厨师:列兵阿尔伯特.吉特切尔感到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医院看病,护士立刻就意识到,面前这位小伙子患了感冒。按照*队医疗管理的标准流程,他立刻被转入传染病房进行隔离。当护士正忙着给吉特切尔测量体温时,总部运输部第一营的下士李.德拉科也来到了91号大楼,向护士报告自己的高烧情况,这位下士体温达到了39.4度。如果说两个人感冒还算是巧合的话,当第三个患者:*士长阿道夫.何拜剧烈咳嗽着走进91号大楼时,当班护士意识到情况的不对劲,她立刻给首席护士长哈丁中尉打了电话。哈丁中尉赶到91号大楼时,发现又有2个士兵在报道相似的症状,没有犹豫,医院主管施赖纳上校的电话。施赖纳上校来不及洗漱,医院。他很快的挨个检查了被隔离的病人们,在病历上了写下了相似的症状描述:“发烧39-40度,脉搏微弱,嗜睡,畏光;鼻,咽喉和支气管的结膜及粘膜出现红肿;初步判断为炎症。”到了这天中午,已经有人因为类似的症状住入了传染病房。

多米诺牌阵的一块牌已经倒下。。。。。。

芬斯顿营地

芬斯顿营地的自然条件可以说是极为恶劣的,凡是在那里呆过的新兵都不想再回去。冬季是彻骨的严寒,夏季是灼人的热浪,夹杂在冬夏两季间的是春秋季无尽的沙尘暴。当吉特切尔等人还在病房里发抖时,整个营地近人还在按部就班的完成训练,清理骡马产生的分辨,和沙尘暴做斗争,营地的主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管辖的这块区域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

而施赖纳上校却越来越忙,他的病人在3天内就增加到了多人,3周内增长到了人,而这还是只在册的病人数,还有大量的未在册,来不及治疗,自我痊愈的,数字可能几倍于在册人数。名士兵发展成了肺炎,38人最终死亡,根据在册人数来算,死亡率达到了3.5%。这个死亡率和一般感冒比起来,高了太多,但是,这些患病士兵的死亡并没有引起当局的足够重视,毕竟,大洋对岸的欧洲,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炮火中死去,谁会在乎几十个因为感冒而丢掉性命的新兵呢?

当时,美国在全国有36个大的训练营,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兵都会在这里进行集中的培训,然后要么被送到其他营地,要么被直接送到法国,再接受进一步训练,最后进入战场。巨大的人员流动性,训练营里拥挤的居住条件,恶劣的饮食,和匮乏的医护人员,让这36个训练营变成了巨大的病*培养皿。芬斯顿训练营的病例出现近两周后,乔治亚州的森林营地和绿叶营地也分别报道了第一例病例。到了4月底,36个营地中的24个,都出现了流感的病例。

3-4月份,病*不仅在*队中扩散,也在平民中传播开来。美*慷慨的休假机制(新兵三个月可以享受5天的假期,对比大洋对岸的德国,一年不见得能从前线回家一次),让新兵在全国的各大城市间流动,病*随着载体们,进入到了更宽广的空间。3月11日,纽约皇后区就报道了第一例流感病例,到了4月底,美国50个大城市中的30个,都发现了流感病例,并且患者数量呈几何级别增长。

5月份,流感的触手伸到了西班牙,5月的第三周,大批群众聚集在广场,参加传统的马德里年度庆典,这简直是病*绝好的传播环境。紧接着,5月28日,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生病,一起病倒的还有部分大臣,官员。然后越来越的平民也病倒了,工厂的工人开始缺勤,农场开始缺乏人手大理,不过这时候,病*的致死性仍然很低(0.04‰-0.6‰),典型的症状依然是发热,肠胃不调,虚弱乏力等。讽刺的是,因为世界大战,主要的参战国为了保持士气,都采取了新闻封锁*策,对于本国发生的疫情一概只字不提。而倒霉的西班牙,因为是中立国,所以各国均争相报道其国王和官员生病的事,所以,这场本不是在西班牙起源的流感,就这么阴错阳差的被冠以了“西班牙流感”的名字(我们以后也这么叫它了--!)。

英国本土的首例患者出现在6月。丹麦,挪威在7月发现了病患,而瑞典和荷兰在8月份也未能幸免。当病*在北欧快速传播时,它的另一支触手也从意大利伸向了东南欧。克罗地亚在7月初,接着是波斯尼亚和达尔马提亚在7月中,最终,8月份,病*一路向下,扫荡了整个巴尔干半岛,来到了希腊萨洛尼卡前线。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注意到,病患显现出一些极为特别的症状,并且死亡率正在稳步的提高,如美国那边发现,正如一份美国内部*报描述的:“肺炎症状在7月份比4月份更加常见。”同时,5月底在法国,一份对于一个兵站名新兵的统计资料显示,人患病,49人死亡,感染率67.6%,死亡率7.1%,这个水平已经远远高于3-4月份在美国刚开始发现流感病症时的死亡率,同时,法国医护人员发现,青壮年染病和死亡的概率尤其的高。

第一波流感传播路径图

第一波流感在年5月份通过邮轮抵达了孟买和上海,然后开始沿着铁路系统在这两个人口密集的大国扩散开来。7月中旬,重庆有一半的市民都的了流感。然后是菲律宾,夏威夷,到了9月份,连远在天边的新西兰也出现了第一例病例。在那个没有洲际航空履行的年代,流感用了不到5个月,就完成了环球旅行。

时间进入年夏末,德*“皇帝会战”的终止和协约国大反攻的开始,都让亿万平民和那些达官显贵们感到:战争结束的曙光已经出现在了地平线上。如果不出意外,“西班牙流感”仅仅是这场“终结一切战争的战争”中一段小小的插曲,如果不出意外的话。。。。。。。

疫情第二波

8月8日这一周,美国*营里的感染数量出现快速的增加,到了8月18日这一周,肺炎这个词开始频繁出现在医生的诊断报告书中。历史上,将夏末初秋这一波的爆发,称之为“第二波”。

第二波流感传播路径图

8月10号,就在英*指挥部宣布大不列颠岛上的流感病人已经痊愈的时候,海峡对岸的布列斯特港,医院宣布暂定收治新病人,因为各床位已经人满为患,医院到处是咳嗽,打喷嚏和喘息的声音。同时,病患死亡率也开始高企,事后,有医护工作者回忆起,从8月初美*堪萨斯*营运来一批新兵后,整个情况开始快速恶化。

即使到了此刻,世界的目光依然集中在战场上。因为到了9月份,所有明眼人都看的出,同盟国失败在所难免。在西线,德*在英法美联*的“百日攻势”下节节败退,之前“皇帝会战”的战果基本丢失的一干二净;意大利前线,第二次皮亚伟河战役以奥匈帝国的彻底失败告终,意大利正在计划一场规模巨大的反击,以期将奥匈彻底敲出战争;巴尔干战线上,英法和塞尔维亚联*不断在给保加利亚*队施加巨大压力,仅有的2个德国师则是人心浮动;中东前线,奥斯曼*队已经处于土崩瓦解状态,英法和阿拉伯联*基本占领了整个伊拉克,叙利亚和大部分地中海沿岸,正向着安纳托利亚前进。战争可能会在半年就结束。

就在这个时候,西班牙流感突然开始发威,死亡率开始迅速攀升。首先在美国,法国和塞拉利昂,然后向着整个北美,西欧和非洲及中东扩散。之前死亡的病患多集中在幼儿和老弱的人群,但是进入9月份,年轻力壮的人开始在感染后迅速死亡。在最先受到冲击的塞拉利昂,1个月内就损失了全国3%的人口。

西班牙流感主要致死的阶段是在原发性病*和继发性细菌性肺炎这两步。尤其是第二步,细菌侵入已经被病*破坏的呼吸组织(具体的致病原理,我们在下面会讲到),引起细菌感染,在盘尼西林还没发明的年代,这基本就宣判了病患的死刑。一般病患的死亡速度非常快,在发病后2-3天,非常的多病患就已经咽气,医护人员很多时候都还没有能力做出更进一步的治疗,因为病人实在是太多了。在4年灾难性的战争后,大规模的死亡震惊了世界,尤其是当人们看到连青壮年都像狗一样死去的时候,留下的震撼更是难以形容。

有一封年9月29日美国德文斯堡训练营地的罗伊.格雷斯特医生写的信,十分有名,他详细的描述了当时的状况:“刚开始,这些病患看起来就像是普通流感。然后住院后,情况就会迅速恶化成前所未见的重症肺炎。桃花心木斑点迅速布满士兵的脸颊,然后*白色开始从士兵的耳朵初蔓延,直到整个胸部,很快你就分不清谁是有色人种谁是白人了。仅仅需要几个小时,人就死了。。。。。太可怕了!”很明显,扩散的*白色是因为机体缺乏氧气所致,但是那时候医护工作者无法想象,为何肺部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失去功能。时至今日,免疫学研究才表明,细胞因子风暴是导致肺功能全面衰竭的罪魁祸首之一。简而言之,人体的免疫功能在最后时刻,放出大招,释放出大量细胞因子,引导大量免疫细胞前往病患处,无差别攻击任何异体细胞和受损伤的细胞,相当于将整个病患处(在本文的情况中,就是肺部)变成了被火力覆盖的战场。这种免疫机制是人体最后的防线,相当于杀敌,自损,细胞因子风暴会导致血管壁结构损坏,脏器开始内出血,血压快速下降,脏器出现衰竭。越是年轻的人,免疫系统越是强大,导致的细胞因子风暴就越强烈,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年轻人在类似的疫情中,死亡率居高不下。所以,无怪乎医生在解刨西班牙流感死亡病患后,都发现其肺部布满出血点,充满了血浆和粘液,实际上,这些病患是被自己的体液呛死的。

第二波流感美国传播路径图

在第二波爆发中,*府对于*队和平民接触的安排起到了非常恶劣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即使在发现传染病疫情近半年后,美国*府依然允许发现疫情的训练营地的士兵休假,并无防护的接触自己的家人。想象一下,巨大的营地,本身就是绝好的病*培养皿;而和家人见面后的拥抱、亲吻等行为,几乎是最直接的传播方式;随后这些平民又去看望其他亲戚,访问好友,将病*更为广泛的传播。

9月份开始,以波士顿为起点,恶性的流感开始席卷整个美国,每一个城镇,每一处地方,都有人患病倒下,事后估计,在第二波流感中死亡的美国人超过50万人,9月份全国死亡人数超过10万,到了10月份就翻了一倍,11月-12月,又分别死了10万余人。在纽约,10月22日一天,病患的死亡数量就达到了人。而纵观整个西班牙流感流行期间,瘟疫总共夺走了美国67.5万人的性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人的总伤亡人数还多。

在费城,9月28日,预定举行为战争筹款的盛大游行,而西班牙流感已经在9月初袭击了这座城市。医生们尝试着说服市*厅取消或者延后举办大游行,但是被*府粗暴的拒绝了。最终,游行还是如期举行,虽然事后评价是“极为成功”,但是老马认为,站在病*传播的角度上,这次游行的确无愧“极为成功”这几个字眼。因为仅仅三天后,全城31个医院的每张病床都躺满了流感患者。到了10月初,每天都有数百人死去,大量的尸体不得不暂存在患者自己的家中,和活人呆在一起,因为已经没有多余的棺材了。整个城市的殡葬服务处于瘫痪状态,要么是因为牧师和掘坟人短缺,要么是因为他们自己也已经处于垂死的状态了。

时至今日,费城的案例依然在医学界被一遍又一遍的复述,它告诉世人,在大瘟疫袭来时,要想维护公众的健康,唯有施行一系列严格的隔离和检疫措施,不过不幸的是,在绝大部分时候,这些措施都饱受公众诟病并且难以顺利推行(参考当年非典,一小条谣言就足以引发群众恐慌和抢购)。

西班牙流感的第二波在10月和11月造成了骇人的致死率,如10月12日的统计数据,德国法兰克福成年人的感染率达到了10%+,病患死亡率达到了27.3%,比第一波的14%还要高!但是受制于世界大战,官媒对于任何流感的报道都加以严格审查。协约国对于年春季德国发动的大攻势依然记忆犹新,即使到了年底,从任何角度来看德国都以无力再战的情况下,英法美*府都不敢掉以轻心,让任何打击士气的新闻流传出来,以给德国任何可乘之机(他们不知道,对面的德国也被流感折磨的奄奄一息了)。战后,在西方广泛传播的一种说法是,法国*府命令医生对于任何流感及疑似病症,尽量诊断为霍乱或者痢疾,并且对外宣传没有任何流感发病病例。不过,不论*府怎么做,现实还是残酷的,在巴黎,法国*府关闭了学校,让学生呆在家中,不过那时,整个巴黎已有数千人死于流感。

在中立国西班牙,在10月份,流感死亡率飙升到3.8%,在某些地方,更高。如在西部的萨莫拉,死亡率达到了10.1%。巴塞罗那市长请求*队介入帮助搬运尸体,因为城市的殡葬系统已经崩溃。在10-11月的高峰期,西班牙报纸的前4-5页,全是密密麻麻的讣告。

年11月11日,德*代表在贡比涅森林里福熙将*的列车厢内签订了投降协议,标志着持续4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伴随着世界大战结束的,是防疫界彻彻底底的大动荡和崩溃。狂欢在世界各地上演(当然,不包括柏林,维也纳,布达佩斯,伊斯坦布尔这些战败国的地区)。在伦敦,数以十万计的群众涌上街头,庆祝大战结束。在巴黎,纽约等西方主要城市,人们疯狂的拥抱在一起,欢庆自己熬过这场严酷的战争。3个月前费城的一幕又重演了。在美国,人们戴着防*面具,聚在一起欢庆胜利,事实证明,这一点卵用也没有。在欧洲,人们干脆就什么都没戴,*府都不承认有流感,老百姓怕什么呢?

而在遥远的东方,俄国,中国和印度同样没能在第二波中幸免。具体的死亡人数目前已经难以考证,但是印度的文献显示,印度在整个大流感期间,损失了数百万人口,孟买当地的记录形容:“死亡人数之多,前所未见”;在更东面的日本,有记录的死亡人数是39万人,占到了全国人口的约1%。

不过,随着瘟疫的扩散和升级,医护工作者也从最初的手足无措中镇静下来,在不断的实践当中,一系列的治疗手段被作为标准流程广泛的宣传出来。医院中散发的治疗流程注明了防治流感的一些典型流程,这些我们后世也在用:“尽量避免去拜访病患,更不要去接触死者;一旦发现病患,要立刻隔离到单独的房间,病患用过的东西,在未经消*前避免直接接触;让病患将痰吐到痰盂里或者专门的容器里,并事后用生石灰或者其他消*液消*;将病患使用的毛巾,衣物,床单等放入碱液中清洗,或者蒸煮消*;病患或者死者呆过的屋子,需要清洗消*,窗户需要敞开通风,健康的人需要尽量避免在屋内呆太长时间;避免前往人员聚集的公共场合,如学校,餐厅,酒店等;对于死者应立刻埋葬,避免过多人群参与悼念仪式;避免饮酒和过度劳累;”在这份流程里,还特别注明了对于口鼻喉等部位的防护,比如口罩,同时,强调了早晚刷牙,用温和的消*液清洗鼻子的重要性(这些现在读起来也很有参考意义)。

有意思的是,一度防*面具在欧美十分流行,尤其是在美国,男人女人上街都带着防*面具。但正如我们上面所讲,事实证明没有什么卵用,别说那个时候的过滤系统无法过滤病*,现在的一般防*面具,如果不外接氧气系统,也没法阻挡病*。而口罩更多意义上是阻止病*在病患的飞唾之中的传播,其实真的面对面,防护意义也很有限。不过及早采取了个人防护措施的圣路易斯,病患的感染数量比豪放的放羊式管理的费城要低得多。

在药物和积极治疗方面,年前的医学界也尝试了N多种方法,从洋地*,阿司匹林,激素到放血疗法。还有人用酒精添加大蒜一起喝,或者任何他们认为能有助于杀菌的(可惜,西班牙流感的罪魁祸首是病*,而不是病菌)物质。不过同样的,都没什么卵用,在抗生素发明之前,得了西班牙流感的患者,最好的活路就是卧床,休息,保持营养,并且在症状减轻后,也不要草率的下床到处浪,免得复发诱发肺炎,总而言之,就是生死有命,康复看天!

还要提一点的就是:疫苗。那时候,医学界也想尽办法去尝试疫苗,志愿者,服刑人员,成百上千的人投入到了疫苗的开发当中,但是一切都是徒劳的。先不说他们无法确定零号病人(我们之前提到的那位厨子,的确康复了,并且活到了20世纪50年代),流感病*的极端容易变异,就让开发疫苗无比艰难(这点我们后面会说明),要不然现在也不会每年大家都要去接种流感疫苗了;当年落后的医学理论和实验设备,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生产足够的疫苗;然后,大家对于免疫机制的理解还十分落后,并且对待流感的病原体依然认为是细菌,本身就走错了方向。报纸这时候倒是时不时的宣称找到了病原体或者发现了特效药,但是除了扯淡本身以外,更多的只是去鼓舞一下人们的士气而已。

疫情第三波

进入冬季以后,随着人们不再大规模的聚集,西班牙流感的传播速度下降了很多,同时,因为不断的变异,病*的*性也在不断的下降,但是,就如同一切邪恶的力量在临终前还要反弹一样,西班牙流感也用自己的方式给整个浩劫画上了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句号。

年1月,正当人们开始以为瘟疫疫情逐渐消散时,第三波爆发了。不同于之前的两波,第三波爆发是成点状的,波及面明显缩小,同时,死亡率也显著下降。但即使这样,依然有众多的患者身亡。

比如在西班牙,第三波流感从年1月份一直持续到6月份。奇怪的是,第二波感染过的地区,第三波却很少“光顾”了,但是那些仅仅被第一波扫荡过的地区,却在第三波中再次遭受蹂躏。死亡人数上面来看,18年死于流感的人有14.7万人,而19年只有2.1万人左右。

第三波西班牙流感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年初,因为直到那时在纽约,芝加哥,贝尔格莱德等地,依然有大量的病患死亡的报告,直到春季来临,这种疾病才真正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

对于那些康复的人,还有更漫长的折磨等着他们。那些目睹了众多身边的病患死亡,亲人的离去等情景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遭受了持久的精神创伤。除了精神的创伤,很多人还要长时间忍受病症带来的机体后遗症的折磨。一份医学报告里这么描述道:“。。。。一种后遗症就是昏睡症,以及麻木的面部表情,所以康复的患者很多人看起来像“戴了面具”,这种症状,我们认为是西班牙流感的后遗症,也被称为脑炎性昏睡病。”

虽然到了年,西班牙流感基本就在全球销声匿迹了,但是它所造成的影响却绵延百年,一直影响到了今天,我们今天所有见到的流感病*,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说是一百年前那场浩劫直接或者间接的产物。

西班牙大流感的谜团

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能确切的证明年那场浩劫究竟是从哪里开始的,阿尔伯特.吉特切尔的“零号病人”的头衔也仅限于官方档案能够证实的范畴。但是,后世的医学家们仍然尝试从各种信息中抽丝剥茧,力图还原年那个幽灵的起源。

我们之前提到的堪萨斯州芬斯顿训练营地,当所有报道都聚焦在这个地方时,它是真的起源么?在芬斯顿营地以西英里处,有个叫哈斯克尔县的地方,年,那里只有名居民(现在也只有多人),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地方。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很原始,主要种植谷物,饲养家禽,牛,猪等禽畜。当年当地的住宿条件非常差,茅草屋遍地(美帝也不是没穷过),连邮局都是茅草房,而当地唯一的医生是洛林.迈纳博士。年1月,迈纳博士突然发现自己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医疗形势,县里的一些人突然出现了典型的感冒的症状,其中一些病人都是青壮年。这些人发病非常快,按照他的话说:“就如同中了枪一样,倒下了”。一个接一个的病人从早期症状演化到了肺炎,然后很快死于多脏器衰竭。当地报纸怕引发恐慌,对此讳莫如深,但是内部版却提到了一连串病人的名字,“quicksick”这个词频繁的出现。

然后,就如同疾病如幽灵般出现一样,它又突然消失了。迈纳博士一头雾水,看着自己的病人两周前还挣扎在死亡线上,两周后就蹦蹦跳跳的去该干啥干啥了。他决定不能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毕竟已经有几个病人在发病后快速的死亡,留给医生治疗的时间窗口基本为零。他决定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传播出去。于是他给美国的美国公共卫生局旗下的周报《公众卫生报告》(现在已改名为《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周报告》)写了一份报告,将警告向全世界发布。

不过讽刺的是,当全世界开始感受到大流感的恐怖的时候,已经是年4月,而那时候,公众看到这篇警告,还以为只是全球无数爆发区域中的一个,实际上,哈斯克尔县那时候已经没有任何流感病人了。

美国在年4月对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宣战后,迅速的在全国建立了36个集中训练营。全国各地参*的小伙子都被集中到这些营地,先进行基础训练,再被送到法国进行进一步训练,然后才能进入战场。在哈斯克尔县周边,最近的就是芬斯顿营地,这个营地在战争期间,平均每天的人数达到了人,巨大的密度和相对肮脏的训练环境,给病*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2月下旬,哈斯克尔县参*的小伙子们,陆续得到了5天的假期,从芬斯顿营地返回他们的家乡同亲人团聚。而那个时候,哈斯克尔县的疫情已经到了尾声。等到3月初(乔丹估计是2月26日至3月2日之间),哈斯克尔县的新兵们又陆续回到了芬斯顿营地。然后,在3月11日(或者3月4日),第一例正式的病例爆发了,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阿尔伯特.吉特切尔。

公众对西班牙大流感的10个错误印象

1.西班牙大流感起源于西班牙

历史学家和科学家都不相信所谓的“西班牙流感”起源于西班牙。由于当时欧洲大陆正陷在如火如荼一战大战泥潭中,为了避免造成国内恐慌,参战的主要国家,德国、奥地利、法国、英国和美国对于当地的疫情,都采取了尽量封锁消息的姿态。相比之下,中立的西班牙没有必要隐瞒疫情。结果就是看起来大流感从西班牙开始爆发蔓延至世界各地。事实上,虽然有人提出流感起源于东亚、欧洲乃至美国堪萨斯的假说,但学术界对于确切的地理起源位置,至今仍存在争论。

2.大流感的致命性来自于“超级病*”

年,流感疫情迅速蔓延,仅在最初六个月就造成了2万人死亡。这导致一些人怀疑,引发感冒的病*具有特别的*性。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病*本身虽然比其他*株更致命,但与其他年份引起流行的病*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造成高死亡率的大部分原因要归咎于*营和拥挤的城市环境,以及战时导致的市民营养不足和卫生条件短缺。现在普遍认为,大多数致死原因是流行性感冒引发了肺部细菌性肺炎。

3.第一波疫情是最致命的

实际上,年上半年大流感造成的死亡人数其实反而较后期要少。那年的十月到十二月,爆发了第二波大规模疫情,造成了最高的死亡率。年春季的第三波疫情也比第一波更为致命,但还不如第二波。科学家们现在认为,第二波疫情中的死亡人数显著增加,是由于当时的环境更利于病*的传播。轻度病人被留在家中,而严医院和营地中接受治疗,增加了流感的传播几率。

4.大部分流感患者都死于此病

实际上,年感染流感的绝大多数人都幸存下来。各个国家受感染者的全国死亡率一般不超过20%。但是,不同组别的死亡率有所不同。在美国,美洲原住民的死亡率特别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过去和流感*株接触率较低,对流感缺少免疫力。在某些情况下,整个族群在流感侵袭下遭到灭顶之灾。当然,即使百分之二十的死亡率也大大超过了典型的流感,通常最严重的感冒不会造成百分之一的死亡率。

5.当时的医疗手段对流感束手无策

年还没有特定的抗病*疗法。今天,大多数情况下仍是如此,对流感患者的大多数医疗护理更多地是在帮助他们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减轻疾病造成的不适,而非治愈他们。曾经有人提出假说,或许流感中出现的大量死亡要归因于阿司匹林中*。当时的医疗机构建议患者每天服用高达30克的大剂量阿司匹林。今天,四克左右的阿司匹林被认为是最大的安全日剂量。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可导致许多西班牙流感中出现的症状,包括大出血。然而,当时世界上存在着几处相对落后,无法获得阿司匹林的地区,也拥有极高的死亡率,所以这种假说一直备受争议。

6.流感是当时世界上的重大新闻

公共卫生官员,执法人员和*治人物有有意或无意地低估年流感的严重程度,导致新闻报道的覆盖面很少。除了担心对疫情充分报道可能会在战争期间为敌人所利用,他们还希望努力维护住公共秩序,避免造成社会大规模的恐慌。然而,最终*府还是采取必要的措施。在流感高峰期,许多城市都实行了检疫。有些地方被迫停止了基本的公共服务,包括警察和消防。

7.疫情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

要说流感扭转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终结果,这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两边的战斗人员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然而,这场战争无疑深刻地影响了这场流行□□冒的进程。两边阵营里聚集的数百万部队,为病*变异和在全球范围的传播创造了理想的环境。

8.普遍的免疫最终结束了流感疫情的传播

在年,我们今天所知的针对流感的疫苗并没有被推行使用,因此接种免疫对流感的结束并没有丝毫贡献。之前患有流感的人可能具备更强的抵抗力。例如,在*队服役多年的士兵死亡率就比新兵要低。另外,这种迅速变异的病*可能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成致死性较低的病*。这符合自然选择模型的预测结果。由于高度致死的菌株迅速杀死宿主,它们无法像致死性较低*株那样容易地传播。比如说,快速致死的埃博拉病*就不大容易大规模传播。

9.病*的基因从未被测序

年,研究人员宣布他们成功确定了西班牙流感病*的基因序列。他们从阿拉斯加永久冻土层一名流感患者尸体中以及当时从生病的美国士兵身上采集到的组织样本中获取了病*。两年后,他们发现感染了该病*的猴子表现出了在大流感期间被观察到的症状。研究表明,猴子的免疫系统对病*做出了过度反应,即所谓的“细胞因子风暴”,最终导致死亡。科学家们现在认为,类似的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可以解释为什么年前死亡率最高的人群是相对健康的年轻人。

10.过去的疫情无法为现代社会带来有用的信息

往往每隔几十年就会发生一次严重流感。专家认为,对于下一次流感大爆发,我们要问的不是“会不会”而是“什么时候”。虽然现在已经很少会有人记得当年的西班牙大流感,但我们确实可以从年前的疫情中吸取教训,向人们传播基本的卫生记得勤洗手,和免疫常识必要的疫苗接种,让公众意识到抗病*药物的潜在价值。今天,我们拥有更多的隔离免疫和人群管理的经验,我们还拥有年没有的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继发性的细菌感染。

也许最好的方法是,提高大众的营养、卫生和生活水平,使人群具有更高的免疫力和更少的感染几率。

在可预见的将来,随处爆发的流感疫情仍将是人类生活中每年都要面对的独特考验。作为社会整体,我们只能希望我们已经获得了足够的经验,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下一场世界级流感疫情爆发前就将其扼杀于萌芽之中。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宅,戴,洗“是目前最有效预防的手段。

宅在家里,不给社会添乱,对自己和社会负责!

参考文献

1.参考文章来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