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应用技术大学工程伦理教育探析 [复制链接]

1#

摘要工程伦理教育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工程伦理教育具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内容涵盖工程哲学的基本原理、工程伦理问题、工程伦理规范、工程伦理的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等多个方面。应用技术大学应从核心课程、教育理念、独立学科、环境营造等途径加强工程伦理教育。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工程伦理工程伦理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工程伦理是工程技术人员及利益相关者在从事工程活动中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和规范要求。与一般的职业道德相比,工程伦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团体自律性,工程伦理不仅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在职业领域要有道德自律,更强调专业团体在某一工程领域的集体自律;二是伦理专业性,工程伦理是一般的道德原则、准则在某一工程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是专业团体基于专业价值和专业执业标准的专业性伦理要求;三是行为规范性,工程伦理不仅是泛化的伦理道德要求,更具有在工程活动中可实际遵循的、明确具体的施行细则;四是伦理实践性,工程伦理不仅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具有伦理认知和道德觉悟,更强调具有应对工程风险、解决伦理困境的道德选择与实践能力。

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价值取向,其工学类专业占有较大比重,主要面向工程专业领域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并侧重应用性技术研发,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人类科技史和工程实践的历程表明,技术的研发应用、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以及工程活动的广泛开展都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既可能增进人类的福祉,也可能产生巨大的危害,这一切主要取决于工程活动主体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伦理素质。因此,应用技术大学必须把工程伦理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习得,更要强化工程伦理素质的培养。

当前,应用技术大学工程伦理教育仍然较为薄弱。在思想认识上,部分高校存在着重科技轻人文、重实务轻综合素质等倾向,对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尚未达成共识;在教学内容上,工程伦理教育从属于思想*治教育学科,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更缺乏适应高校学科领域或服务行业领域的特色课程;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多采用传统的灌输说教方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受教育者难以针对具体的工程伦理问题形成自主的伦理意识、选择及决策能力;在教师队伍方面,主要是哲学、伦理学领域的教师,也有的是纯理工科背景,授课教师既缺工程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背景,又缺乏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实践经验,未能将伦理与工程有机结合并进行深入浅出的工程伦理教育。

二、研究意义

1.工程伦理教育是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是工程大国,城乡建设领域日益增多的工程项目固然极大提高了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便利性,但也对生态、资源的承载力和社会公共安全带来了严重危机。近年来,一大批工程新领域,如生物工程、基因工程、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也带来了全新的道德责任问题[1]。因此,应用技术大学必须高等重视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2.工程伦理教育是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台湾地区逐渐重视工程伦理研究和教育工作,并开设了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工程伦理课程。这些国家和地区还将工程伦理教育列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内容,如美国工程和技术鉴定委员会(ABET)要求,一所高校的工程学学科要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就必须将工程伦理内容纳入到整个工程教育体系之中。根据ABET制订的《工程标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必须接受“在全球和社会的背景下理解工程方案的影响所必需的宽广的教育”,具备“对职业与伦理责任的理解”以及“对当代问题的知识”。从年开始,美国注册工程师的“工程基础”考试就包括工程伦理内容。[2]因此,应用技术大学应把握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以专业认证为契机,大力开展工程伦理教育。

3.工程伦理教育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式的改革。当前,学术界对于高校转型发展讨论较多的是如何面向业界需求、进一步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对于工程伦理教育则相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