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华书院阅读导读第期:《奇想国的小豆豆》
-03-16杨国华国华书院
讲序:国华书院阅读导读第期
代码:-
书名:《奇想国的小豆豆》
作者:黑柳彻子
译者:贺静
时间:年03月17日(礼拜六)
地点:吕梁·國崋書院
主讲:杨国华
标题:好奇的青蛙
在中国,提起黑柳彻子这个名字,未必有人知道她是谁,但提起《窗边的小豆豆》,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对,黑柳彻子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小豆豆是黑柳彻子的昵称,《窗边的小豆豆》讲的是她的童年。(这本书我们曾经推荐过,可参阅《国华书院讲书预告第52期窗边的小豆豆》。)
今次,我们推荐《奇想国的小豆豆》,讲的是她成年后的一些故事。
一个人童年和成年的关系,就像一棵树在地表以下部分和地表以上部分的关系,二者互为映射,既可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可以透过树叶看见它的根须。
黑柳彻子,约80岁时拍的照片
21岁时,黑柳彻子在日本NHK(日本放送协会)演出,第一次在荧屏上露面。
43岁时,开始主持访谈节目《彻子的房间》,开播至今,创下了同一主持人,同一节目,播出次数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48岁时,发表《窗边的小豆豆》,引起世界级的影响,在很多国家出版发行。
三年后,51岁的她出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在《奇想国的小豆豆》中,有几篇讲的是她作为亲善大使,出访阿富汗、索马里、塞拉利昂这几个国家时看到的情形。
阿富汗之前讲过很多次,这一次重点讲索马里和塞拉利昂。
但关于阿富汗,我还是有话要说。
阿富汗、索马里、塞拉利昂
1、阿富汗:建立思维层面的海外基地
在《奇想国的小豆豆》中,塔利班曾经禁止孩子们放风筝,禁止女孩上学,禁止妇女工作。塔利班倒台后,这些女孩如饥似渴的学习。
小豆豆说,这个世界上,最想自立的女性一定是阿富汗女子了。任何事情,只要禁止它,反抗的愿望就会越来越强烈。
如果你不想让一个孩子爱上学习,那就强迫他学习,直到他非常反感为止。
我们之前阅读过美籍阿富汗人卡勒德胡赛尼的三部曲:《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群山回唱》,对阿富汗可能有了一些印象。
今次,小豆豆作为职业媒体人,第二次到访阿富汗,我们看去的角度不再是小说视角,而是新闻视角,这会给人更加真实的感觉。
过几周,我们将会推荐另一本关于阿富汗的小说。
见我推荐这么多关于阿富汗的小说,有人可能会疑问,为什么如此看重阿富汗?
其实真没什么。
阅读就像侦探,找到一条线索,感兴趣就深入研究下去,仅此而已。
但如果非要说出个为什么,也并非没有。
不说阿富汗的历史有多么迷人,也不说她在世界地理格局中的重要性,单单是让孩子跳出中国历史观,以世界格局重新思考地缘政治,对扩展他们的知识视野、打开他们的思考格局,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跳出去,总得有个落脚点吧,所以我就选择了阿富汗。
用“选择”一词并不太准确,因为这个想法并不是我之前就有的,而是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认识到的。
如果你对阿富汗有足够了解,在你的知识储备中,她占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哪怕仅仅是情绪上的,在你思考问题的时候,你就不太可能顽固的只是站在自己的文化背景墙前面,而是会换位思考,跳出去看待自己的国家和历史,我相信,这将对孩子未来有很大的帮助。这是大的层面。
在小的层面,多元思维的熏陶下,对于医生收红包,教师恶言恶语,恶劣手段拆迁,菜贩子为保鲜喷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等等这些现象,你不会急于在情绪上攻击对方,也不会急于在道德上去谴责对方。
你会从人性,个性,从他的性格,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以往的经历,他所在社区环境,社会制度,国家历史文化层面,去思考他为什么会这样。
也就是说,你看人看事不是看穿着打扮,也不是看年龄职业,更不是看道德品质,而是会用制度背景,文化基因的显微镜去分析人和事。
割礼时不会给女孩打麻醉药,所以女孩在疼痛中惨叫
2、索马里:割礼
索马里,位于非洲大陆的最东端,作为拥有最长海岸线的非洲国家。这里一向名声在外,除了战乱,还有战乱的副产品——海盗。
事实上,是发达国家,比如日本,大洋捕捞船队把索马里近海鱼群捞干净了,为了生存,专业渔民就变成业余海盗了。
另一个事实是,这里最早盛产香料,早在在年左右,中国明朝的郑和船队就访问过索马里,甚至还留下一部分可能是老弱病残的随船兵员,所以今天在索马里有郑和村,从他们的习俗中能看出有中国人的痕迹。
从年开始,索马里先后被意大利、英国、法国瓜分,成为他们的殖民地,首都摩加迪沙的建筑风格就有很强烈的西方建筑色彩。
年7月1日,索马里完全独立。
九年后,也就是年,索马里国民军司令——西亚德巴雷,通过军事政变上台。
到年,西亚德被推翻,索马里陷入内战,到今天还没有完全太平。
年,索马里人——华莉丝迪里——世界名模。在她职业生涯最高峰时,有一次接受媒体采访,爆出自己儿时经历生殖器切割习俗,即割礼,震撼全球。
同年,华莉丝成为废除切割女性生殖器官的联合国大使。
什么叫割礼?就是在女孩四到八岁之间,切除女孩外生殖器。
先切除阴蒂、再切除全部的小阴唇、大阴唇,接着切除阴道内侧的皮肤和肉,最后用线缝合起来,只留下一个火柴头大小的洞,以便排尿和排出经血。
整个切除的过程中,没有消毒措施,不打麻药,随时做,随地做,没有刀具就用石片,没有医用缝合的针,就用植物上的刺,在上面扎出小孔,再把线穿进去,没有线,就用植物的细藤缝合。
客观上缺医少药,主管上也认为没有必要,因为几千年来都是如此。流血过多而死,伤口感染而死,不计其数。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禁止?或者你觉得索马里人,尤其是当妈妈的怎么就能狠心让女儿接受这种割礼呢?
传统,当我们提到这个词的时候,要想到,传统给人的并不都是好的。
索马里的男人,认为女孩的生殖器是肮脏的,只有进行割礼,女孩才会变得纯洁。不进行割礼,嫁不出去,没人要。
男人是从男孩长大的,如果有女孩还没有进行割礼,他会说,你肮脏,我不和你玩。
妈妈也经常会给小女孩说,等你进行割礼后,你就会成为真正的女人了。
小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割礼,还经常缠着妈妈说,我什么时候进行割礼。
有的妈妈会说,她也觉得残忍,但是没办法,大环境就是这样,不割将来嫁不出去,彩礼要不上价。不割就会被驱逐出村庄,就会被认为是妓女,荡妇(如果你心里对这两个词有蔑视,那将是另一个层面的割礼)。
这和我们多像啊。
咱们这边不进行割礼,但有另一种形式的割礼。
妈妈会经常说,我也觉得孩子补课补到这种程度不好,但是没办法,大环境就是这样,不补课将来考不上大学,就进不了体制内。
有妈妈发现儿子做数学,经常只看一半题目,就把答案做出来了,她说自己也知道这是机械重复训练的结果,但是,没办法,大环境就这样。
所以,当你觉得索马里的割礼是残忍的时候,其实,你的思维上的割礼和那个差不多,大家都是半斤八两,没必要五十步笑百步。按照你让孩子补课的逻辑,你应该是举双手赞成进行割礼的。
淘钻
3、塞拉利昂:血钻
塞拉利昂,台湾翻译为狮子山共和国,大陆和香港译为塞拉利昂共和国。
年,葡萄牙航海家辛特拉发现此地,适值风云突变,雷电交加,山谷隆隆作响,宛如雄狮咆哮,就以狮子山命名该地。
年,英国废奴主义者G.夏普把一批获得自由的黑奴送回塞拉利昂。这些黑奴在沿海居住下来,并把这里叫做自由城,这就是今天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Freetown)的由来。
年,塞拉利昂成立共和国,同年与中国建交。
二十年后,也就是年,塞拉利昂发生内战,持续多年,年,政局基本稳定。
发生内乱的原因之一,就是钻石。
这里盛产钻石,为争夺钻石开采权,各路军阀混战。
军阀为了壮大实力,就必须购买军火,钱从哪里来?开采钻石,没有矿,硬抢,没有工人,掳掠,由此造成平民流离失所,哀鸿遍野。
钻石开采出来,没有合法的销售渠道,就偷运出国境,交给邻国变卖。前利比里亚总统就是这么干的,他们国家并不生产钻石,却是国际钻石贸易的大卖主。
年,由美国著名导演爱德华兹威克执导的《血钻》,就是以塞拉利昂年内战为背景,钻石贸易背后的一片血色。
钻石是好东西,却不是所有的好东西都能带来好运气。
塞拉利昂国民,终其一生,从未见过钻石的好。
钻石,晶莹剔透摆在展柜里,几万,几十万的卖给富人,可是他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买的这颗钻石到底是不是合法开采的,因为你的钱,极有可能资助了战争贩子,尽管你可能并不知情。
井底青蛙好奇吗?
4、好奇的青蛙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本土之外,有很多军事基地,中国现在开始也有自己的海外军事基地,这样做显然有长远的战略考量。那么,在思维领域的世界版图上,你是否建立了自己的海外基地?你是永远只从本土出发去考虑问题,还是可以借用海外基地发散思维?
割礼。这种恶习在索马里,在非洲,甚至在西方很多国家都有(非洲移民)。全世界大约有1.3亿女孩和妇女受过割礼,直到今天为止,每天仍有约名女童被执行割礼。
他们的恶习,我们能看得见,我们的恶习,我们看得见吗?
那天,有家长跟我说,她邻居的孩子小学三年级就去补奥数,现在成绩很好,邻居告诉她,你孩子四年级了,再不补奥数就迟了。她非常焦虑,说自己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无语。
但想起一句索马里的谚语,叫做:“骆驼中最后一只骆驼跟最前面的那只走得一样快。”
钻石。当你站在富丽堂皇的钻石专卖店的时候,展柜里一颗钻石,或许就是索马里某个钻石矿采出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站在污浊的河水里,筛选了半个月发现的。打死他父母的子弹,或许就是你的那笔钱购买的。
广告词说的非常准确: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到最后,钻石仍是钻石,我们成了泥土。
还是李白说的通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不读书,你永远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也永远不知道自己身边发生了什么。
有可能就像井底之蛙一样,以为自己眼前的几平米泥地就是整个世界,以为头顶的一小圈蓝天就是宇宙。
每个国家的历史与现实都是一面镜子,这叫做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井底的青蛙,如果有机会趴在井沿边看一看,我觉得它不会再愿意住在井底吧。
关键是,谁给它一个机会?或者说,看到每天有水桶下来上去,难道就不好奇吗?
还记得《窗边的小豆豆》中那个得了小儿麻痹的泰明,小豆豆最要好的朋友,是他告诉小豆豆做演员必须知道的事情之一就是要读书。
小豆豆说自己很小就开始读书了,但是我并不像泰明那样,他家里的书架上,摆着许多书,泰明把自己读过的觉得有趣的书一本一本借给小豆豆看。
如果说,小豆豆是井底的青蛙,那泰明就是那只每天上下的水桶,关键是,小豆豆抓住了机会。
我每周推荐一本书,就像那只水桶,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青蛙抓住机会了,但是我相信,总会有人抓住机会的。
你的阅读面有多宽,你的课堂就有多大,你的视野就有多广。(文/杨国华)
杨国华简介
年创办國崋書院;籍贯山西万荣,现居吕梁,文化学者,在野教师,专注于中小学阅读及家风研究。
國崋書院要求,年读近50本书并大量背诵诗词及雅文。在这里,品茶闻香,读好书,看电影,学者深度;走四方,识高人,环球视野;看画展,赏乐事,坦荡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