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震荡”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时装》杂志编辑戴安娜弗里兰于年提出,用于描述当时年轻人的文化如何改变着时尚和音乐。如今,“青年震荡”卷土重来。它代表着在全球过去这动荡不安的年月里寻求变革的Z世代觉醒。本篇集结各个领域Z世代的代表,对应60年代相关事件,解读他们如何看待世界。
滑板运动员
孙坤坤
我属于那种有80%的把握才可能去踩那一下。
Q:什么时候开始滑板?
A:我是从12岁开始,今年也快22了,这么一算滑板已经快十年了。
Q:怎么会喜欢上这项运动?
A:因为我有一个表弟,过年走亲戚的时候碰上,他拿着一块板,我就好奇问他,这是什么,他给我表演一下,我的兴趣就来了。
Q:平时多久玩一次滑板?
A:最开始一个星期滑一次,后面基本上就天天滑了,除了下雨或者偶尔休息一下。
Q:平时都会去哪里玩滑板?
A:基本上全国各地哪儿都有我的板场。之前在上海呆了好多年,也去北京滑,也去南京滑。不一样的城市,不一样的板场,不一样的道具,滑起来感觉不一样。也因为走四方,认识很多有趣的小伙伴。
Q:你滑板时候的穿搭风格和不滑板的时候有区别吗?
A:没有,平时什么衣服就穿什么。因为滑板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服饰,但确实你穿得特别帅的话,大家都会追随你成为潮流。
Q:专业的滑板是不是花销很大?
A:还行。你买回来了可以用很久,最多就是它经常换板面,一张板面也就三百左右,所以我觉得还可以。
Q:最喜欢的滑板是?说说它的故事吧。
A:就是我目前用的这个了。这个品牌觉得我还算值得培养吧,就开始赞助我,送我一些板,就持续到现在。从拿到它的赞助便一直用这个品牌的板去比赛。亚运会,还有国内一些锦标赛,然后是世锦赛。我就经常参加比赛,平时我也不太爱发东西,只能靠比赛增加点曝光。
Q:滑板的项目有哪些?
A:街式,碗式和自由式,目前就这三大项吧。
Q:裁判的标准是?
A:从你做招的难度上,然后是稳定性,还有你的高度和看起来的流畅度、动作数量、落地稳不稳,有没有明显的晃动,都是依据吧。加分项的话都要靠自己的创意,否则每一个人都做一样的动作,裁判也觉得没意思。
Q:对于刚开始玩滑板的人,你有什么建议?
A:主要是安全吧,一定要慢慢来,不要着急。
Q:现在哪个国家会比较强一些?
A:亚洲的话,我觉得是日本,欧美的话美国、巴西,他们那儿连十岁的小朋友都很强。我刚刚从巴西回来,他们那边氛围很棒,每天早上都有滑板的人,不管男的、女的、老的、小的,然后每个人都有那种特别“野”的感觉,根本不会害怕,所以觉得挺厉害的。
Q:还是要胆子壮一些?
A:是,我属于那种有80%的把握才可能去踩那一下,他们可能只有30%、40%就敢落地,所以我就学得慢。
*60sAgaini
第18届奥运会于年在日本东京举办。那是奥运会第一次来到亚洲,也使柔道和排球第一次成为了奥运会比赛项目。年,奥运会再次落地东京。滑板——60年代由冲浪演变而来,已成为地球上最酷的运动——也顺势加入奥运会,一同入选的还有空手道、攀岩、冲浪、棒垒球。“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等他们(年轻人)来找我们,这次我们要找他们(年轻人)!。”
S/ash的创始人
Maggie
想尝试演出是因为舞台的热烈和爆发力。
Q:用一句话介绍自己。
A:我是S/ash的二分之一。S/ash是一个创立于北京的艺术集体,不定期活跃于寒假和暑假,平均每年就干两件事,之前做过出版物和衣服,现在要做表演了。
Q: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兴趣爱好?
A:听音乐,然后会给自己纹身,给朋友纹身。
Q:你是在何种机缘巧合下开始组建S/ash?你会形容这个组织?
A:是我和茉莉舌认识之后觉得可以一起做个东西。如何形容?比较官方的说法是,它是一个时尚、艺术、creative,由我们俩管理以及运营。我们的一个核心观念就是“爽”,就是你做这个东西,得爽。
Q:最近在忙演出?
A:对,我们希望有一个活动,可以邀请有志者都来,就等于说,50号人在那屋子里,必须花一个小时呆着,来看我们的表演成果。所有人的努力和前期的准备,会在某一瞬间爆发出来,这是我们很喜欢的一种感觉。因为你可以在现场即时地得到来自接收者们的反馈,和我们之前做书和衣服都不一样。做书你得花半年时间的筹备,送到书店,等你购买,还有快递的10天……等待的过程太长了,想要的爽就没有了。我们希望得到即时的快感,还有舞台上那种张力和瞩目性。
Q:表演融入哪些元素?它们来自哪里?
A:两种风格:一个是生物化学,还有一个是Fetish,不是指情色哈,就是一些比较恋物、盲目崇拜、迷信的感觉。这个剧其实是我排的,它有一个大概的情节——我算是一个没有性别的外星生物,然后另外一位演员,饰演人类,顺服于我……反正我是动物之王,一个比较狠的角色。
Q:S/ash衍生自Slash吗?所以是你不想给自己的身份设限?
A:不是,就是我们当时瞎想的一个名,我们很久之后才知道有“斜杠青年”这么一说。虽然看着像是“l”改成“/”,但只和那个标点符号有关系,和“斜杠青年”“身兼多职”的概念没有关系。
Q:从出版物、时装,再到表演,未来还会尝试什么样的体裁?
A:其实我今天下午要做一个表演拍摄,再通过后期的处理,里面包括3D的技术,想把表演做成视频作品。
*60sAgaini
五月,巴黎,大学生,组合在一起,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年的五月风暴。他们反对一切,甚至有些时候没有具体所指,只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话语权。作为同样“被宠坏”的Z世代大学生,面对全球化的主流,也竭尽所能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他们不迷恋流血的革命,而是诉诸各种艺术载体,用非暴力的形式传递着价值所向。
歌手
林彦俊
我觉得能够让人有所共鸣的音乐就是好的音乐。
Q:过去一年,有很多成长,有很多改变,可以和我们聊聊你的感受吗?
A:过去一年其实对我来讲,最大的改变就是身份的改变。然后一直在适应新的环境,所以整体也偏摸索多一些,其实在年尾的时候已经慢慢懂了,习惯了,找到一个舒适的节奏。在下一年我会用这个状态去为之后的各项的工作做准备,也会给大家看到更多我更游刃有余的一面。
Q:现在的目标是什么?
A:其实是想要在这一年里能够累积出一个自己的代表作来。
Q:那有没有曾经也迷惘过?特别是在学习的过程中。
A:或多或少一定会有,但都会很快地用别的方式去调整自己
Q:你认为真正好的音乐是什么样的音乐?
A:我觉得能够让人有所共鸣的音乐就是好的音乐。
Q:音乐人在这个世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A:陪伴者。
Q:最近有没有某个瞬间让你很想写下来。
A:我去参加《野生厨房》的时候吧。我们开着车进雪山。然后,我看到车外的那些景色,雪山,枯萎的树木……给人一种非常浓郁的冬日氛围,车里却放着很温暖的那种情歌。就是感受到那个瞬间的时候,非常想写下来。车外是零下二十多度,但是车内又完全不一样,这种反差,很有feel。
Q:外冷內热的你是否因为外表被人误会不好相处?
A:常常,一直会被大家这样误会。但是没关系,时间会证明。
Q:用一个词形容你的,为什么?
A:还是我之前说的,“改变”,一直不断地在改变。年是我变化最大的一年,所以,希望年的时候,能够把一些东西调适到很好的状态,不需要去改变什么。
*60sAgaini
TheBeatles是一支颇具传奇性的乐队。他们大约在全球卖出了3亿张以上的专辑,另外加上万的单曲销量,至今保持冠军记录,无人可破。等到防弹少年团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并配文“下一代领袖”,是不是也意味着以他们为代表的偶像力量会如BBC所言成为Z世代的TheBeatles。我们拭目以待。
模特
钟丽叶
我其实没什么保持身材的方法,
怎么开心怎么来。
Q:还记得你走的第一场大秀吗?可以和我们简单描述一下那个过程吗?
A:记得呀,就18年的6月份。其实我很迷糊,到现在还不清楚是怎么去的。就是突然间给我发邮件,邀请我去巴黎,说机票都已经订好。过去之后,先到酒店去试衣服,整个过程非常奇妙,他们已经安排好了,所以你只要去试一下你的那几套look,然后确定到底conform哪个,设计师再有一些自己的调整。
Q:你会严格控制饮食吗?平时如何保持身材?
A:我其实没什么保持身材的方法,怎么开心怎么来。硬要说的话,我比较喜欢游泳。
Q:你之前是新闻专业,后来又怎么会进入模特这个行业的呢?
A:可能是运气吧。就是我大学毕业前就面临着一个问题:以后干什么呢?因为我没有非常喜欢自己原来的专业。本来想说等到毕业再说。就有别人找上门来,问我要不要去试试,考虑了很久才去的。
Q:你现在决心投入模特事业了吗?对于未来还会有其他可能性吗?
A:目前可能是。给自己一个目标吧,就18年正式开始做模特嘛,然后就想着19年想做更好。18年开创了一些国外拍广告的经历,我觉得挺好的。之前我其实想当一个艺术家,画插画,做设计。
Q:钟情的设计师品牌或者超模?
A:国外的话,我比较喜欢McQueen。超模,KateMoss。恰巧我在米兰跟她一家公司。我们米兰的老板还说,我像她的中国版,但我觉得我跟她不像。
Q:最近你偏爱哪种风格的穿搭?
A:身上的颜色可以不够多,但要舒服,给人一种爽朗的感觉就可以。
Q:社交网络对于超模的成名是不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A:不知道,但我超喜欢发微博、Instagram。
*60sAgaini
Twiggy,这个名字逼得后起之秀为了追求她的身材不得不靠节食加运动来保持。反而Twiggy从不亏待自己,最喜欢吃冰淇凌和香蕉。尽管标准一直在,但值得欣慰的是,在Z时代秀场,“Twiggy”逐渐增多。
服装设计师
CALVINLUO
我觉得“Chicisback”!
Q:你相信代沟吗?你觉得95后做事情的方式和80后、90后有什么不同?或者其他方面?
A:我觉得只是各个年龄层他们面对经历的人事物都不同,因此处理事情的方法肯定也会有所差异。我觉得这个“差异”大概就是所谓的“代沟”。
Q:你的年龄在工作过程中会有质疑的声音吗?你会如何面对这种情况?
A:一定有啊!我在起初阶段特别在意负面的声音,也会去看社交网路上的很多负面的声音。然后很Down有很多负面情绪。但现在我会比较理性地过滤一些没有意义的“声音”,然后OpenMind去接纳一些真实的对我有帮助的“声音”。比如我每次Runway之后就特别期待专业媒体对我的点评,他们也会很专业很全面地指出我的不足和欠缺之处,我反而会很期待。
Q:最近有没有激发你设计灵感出现?有的话是什么?
A:我最近一直在忙19秋冬的设计。最近我也有在阅读萨冈18岁时写出的小说处女作《你好忧愁》,书中主人公的生活起伏很启发我这一季的设计灵感。
Q:作为一个品牌的运营者,该如何权衡设计和营销?
A:因为我是Parsons毕业的,美国系的时装院校都比较注重商业的考量和产品的实穿度。我在大学学习期间就有很多关于平衡商业和设计方面的课程。我始终觉得时装最后还是要落实到“穿“这个动词上。在Runway上可以有很多天马行空的ShowPiece去展现设计师的想法和灵感,但最后落实到销售层面就要有很多能贯穿Runway核心理念的CommercialPiece去支持销售。
Q:你最喜欢的设计师是谁?平时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