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
内容简介
是什么促使纳博科夫为小说主人公取了“洛丽塔”这个名字?菲茨杰拉德为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极度讨厌改稿的凯鲁亚克为何最终接受了《在路上》一书的修改建议?就算是托尔斯泰那样最伟大的作家也会面临挑战,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克服的吗?
每一部备受赞誉的文学作品背后,都有一个巨大仓库,装满了素材、选择与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奇怪装置。从情节、人物发展,到对话和视角,每一个小说家都为故事的每一个元素投入过极大的,甚至强迫症式的努力。从托尔斯泰到斯蒂芬·金,本书将带你潜入世界一流作家的脑海,看最富创意的头脑将如何解决具体的、棘手的、写作技巧方面的问题。
作者简介
理查德·科恩(RichardCohen),曾任英国知名出版社哈钦森(Hutchinson)、霍德与斯托顿(HodderStoughton)的出版发行总监,并创建了理查德·科恩出版公司(RichardCohenBooks),经他编辑的作品曾有多本荣获普利策奖(Pulitzer)、布克奖(Booker)、科斯塔奖(Costa)……超过二十本书曾位居英美各大畅销书榜单之首。科恩曾担任两届切尔滕纳姆文学节(CheltenhamFestivalofLiterature)主席,并以客座教授身份在英国金斯顿大学(UniversityofKingston-upon-Thames)教授了七年创意写作课,他也为《纽约时报》(TheNewYorkTimes)及伦敦的主流报刊撰稿。现居纽约。作者还著有《追逐太阳》(ChasingtheSun)、《用剑说话》(BytheSword)等书。
书籍摘录
引言
彼得·凯里(PeterCarey):我终于成了作家。采访人:是什么让你成功的?凯里:年龄、阅历、简化的形式、实践、阅读、影响以及超越影响。《巴黎评论》(TheParisReview),
写小说有三条原则。不幸的是,没人知道是哪三条。W.萨默赛特·毛姆(W.SomersetMaugham)
20世纪80年代某时某刻,在洛杉矶的一场跨年晚宴上,魔术师里奇·杰伊(RickyJay)正用一叠普普通通的扑克为客人们表演别出心裁的小魔术,突然一位用餐者说:“快,里奇,为什么不来点让人大吃一惊的魔术?”尴尬一刻过后(刚才表演的魔术已经很惊人了),杰伊请那位客人点一张卡片。“红心3。”对方答道。杰伊将一叠扑克洗牌,抓在右手中,然后弹出,52张牌像瀑布般落下,飞过餐桌,连续投击一个开口的酒瓶。
“你的牌是什么?”
“红心3。”
“看瓶子里。”
那个人按他说的去做,发现蜷曲在瓶颈处的,正是红心3。
任何一位优秀魔术师的特效及其让观众产生幻觉或转移观众注意力的手法,都同伟大作家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至少从引发的惊奇感来说是这样的,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Nabokov)将其称为“托尔斯泰式完美无瑕的魔术”。以《安娜·卡列尼娜》(AnnaKarenina)中三十二岁的地主康斯坦丁·列文向基蒂小姐求婚的场景为例。列文是一位感情炽烈却腼腆的贵族,和他那些莫斯科的朋友不同,他住在乡间大宅中。实际上,他经历了两次求婚。第一次,年方十八的基蒂笨拙地拒绝了他,说自己是不可能嫁给他的。那时基蒂认为自己和英俊的阿列克谢·弗龙斯基伯爵彼此相爱,且弗龙斯基很快就会向她求婚。然而,弗龙斯基将他和基蒂的调情视为儿戏,转而追求安娜。遭遇基蒂拒绝后,列文心灰意冷,回到乡间住所,对婚姻不再抱有任何希望,努力将她遗忘。
感情炽烈、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