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孩子,除了本能,更应该科学理性。对于孩子的学前教育亦是如此。
作为父母,首先要了解学前孩子学习与成长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孩子发展的合理期望,让孩子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这是学前教育的出发点。
所以父母们要避免“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父母必须建立育儿教育的系统性思维,了解孩子的发展过程中的敏感期,才能科学育儿。
那么,何为敏感期呢?
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提出。后来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
在敏感期,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失。
当孩子敏感期来了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办呢?今天以《脑发育训练双语游戏书》第一阶为主,结合孩子的敏感期,分析这套书的不同打开方式。并且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它可以用来训练不同的敏感期内的不同技能。
01这是一套通过手工活动,刺激大脑发育的早教书
关于早教,我国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幼儿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起点,其教育目标应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进一步教育打好基础。
所以《脑发育训练双语游戏书》是非常好的早教教材。这个套盒里面有四本书。分别是《啪嗒啪嗒,贴贴看》、《吭哧吭哧,涂色啦》、《哗啦哗啦,折呀折》和《咔嚓咔嚓,剪纸吧》。套盒中有《使用指南》,帮助家长了解手工刺激大脑发育的理论来源,让孩子灵活使用本套书。除此之外里面还有收纳盒,可以帮助孩子收集完成的作品。当这个纸盒装满的以后,装的不仅是作品,更是孩子满满的成就感。
而且,这套书的作者是日本脑发育专家筱原菊纪、纸艺专家小林一夫共同编写内容,确保游戏设计的专业性、科学性。因为育儿无小事,只有在科学的指导下,才能事半功倍。
大脑,是人的灵魂。人的大脑从出生之后就开始急速的发育。但是脑前额叶到了2-3岁时前额叶才正式开始发育,而大脑的前额叶控制着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的五项基本能力。所以对脑前额叶的正确的训练,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和人格健全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于学前的孩子而言,这是一本很好的早教教材。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对于孩子大脑的训练,应该越早越好。
《脑发育训练双语游戏书》这套书,有38个剪贴游戏、46个剪纸游戏、38个折纸游戏、94个涂色游。父母陪伴孩子一起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帮助孩子锻炼大脑前额叶控制的各种能力,还可以为孩子的学前教育提供一个营养丰富的环境,对孩子进行早教,激发出更多的潜能。
02这套书在不同的敏感期,有着不同的打开方式
第一种打开方式:对于0--3岁的孩子,用这套书做早教。
语言习得理论表明,儿童必须在互动的场景中,学会发音,积累词汇,吸收语言规律,进而学会这门语言。所以父母们,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帮助孩子在敏感期内,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语言技能与认知。
这个阶段孩子的敏感期比较多,包含视觉、细小事物、色彩和语言等等的敏感期。比如指着书中的图片,告诉孩子名称、颜色或形状等,帮助孩子积累词汇量。
因为0-2岁是孩子语言积累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不断的积累大量的词汇,帮助孩子2岁以后,顺利进入语言爆发期。所以完全根据孩子的特点来使用本套书。
第二种打开方式:对于3--4岁的孩子,进入了剪、贴和涂抹的敏感期,用这套书教孩子学着有意识地运用工具,锻炼各种精细能力。
我国教育部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孩子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所以,手工活动是一项非常好的体验与操作的游戏。
在《咔嚓咔嚓,剪纸吧》中,一开始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剪纸,下一次指导孩子用剪刀,随着孩子慢慢熟练,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剪纸。
当孩子逐渐享受这个过程,也训练了观察力和专注力。
贴纸的时候,孩子先通过细致观察,找出空缺的地方,然后把需要的贴画贴上去。并且,当孩子每完成一个游戏,父母可以把书上的奖励贴纸,贴到孩子的手工作品上。通过这样的仪式感,会带给孩子自豪感。如此反复,良性循环,孩子会愈加专注。
所以这套书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打开方式。它会陪伴着孩子长大,随着孩子年龄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一套书,多种读法,孩子值得拥有!
03于孩子来而言,兴趣比完美重要
有些孩子有可能是第一次接触手工形式的游戏,涂色或贴纸会乱七八糟。这时候,父母们要耐心一些,安静的陪着孩子,让孩子在动手的体验中,去发现乐趣,进而形成兴趣。拥有兴趣,孩子会越来越熟练,自然就爱上手工活动!
德国心理学家德尔巴赫认为:“从学习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它既是孩子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还能促进知识的长期积累,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机。因为它可以激发个体的最大能量,从而在某一领域取得突出的成就。”
根据史书记载,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张衡从小就对星空感兴趣。一天晚上,小张衡坐在院子里数星星。
奶奶笑着说:“傻孩子,那么多的星星,一闪一闪的乱动,你能数的清吗?”
张衡说:“奶奶,我能数的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
爷爷走过来,说:“孩子,你看得很仔细。天上的星星被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的,还给它们起了名字。你看,那七颗星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勺口对着的一颗亮星,就是北极星。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
爷爷说的话使小张衡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的转动。长大后,这个数星星的孩子画出了我国第一张星空图,首创天文仪器“浑天仪”,为后世的天文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所以,兴趣是孩子学习中最大的动力与乐趣。美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杜威曾在他的《教育中的兴趣和努力》一书中提出,努力为基础的学习结果,和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结果,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父母们,对于孩子多一些耐心,帮孩子建立对于某一事物或领域的兴趣。当孩子以兴趣为内驱力去学习的时候,孩子成长之路自然越来越容易。
结语
《脑发育训练双语游戏书》(第一阶),以手工活动为主,刺激大脑的发育。在这个过程中,结合敏感期,会促进了孩子不同能力的发展。对于孩子而言,兴趣才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只有掌握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中不同的特点,以专业的观念、行为实践适宜的游戏活动是早教的重要内容。
总之学习专业的知识,做优质的父母,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积极有质量地互动,让孩子玩得快乐并有所得,才是父母给与学前孩子最好的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