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海地发生了一起油罐车与抛锚货车相撞的事故,导致燃料泄漏。在附近居民试图收集这些泄漏的燃料时,现场不幸发生了爆炸,造成众多人员伤亡。截至当地时间9月17日,海地民防部门公布,此次爆炸事故的死亡人数已攀升至31人。事故现场惨不忍睹,油罐车与抛锚货车相撞后,燃料大量泄漏。附近居民冒险前来收集这些泄漏的燃料,然而,就在他们忙碌之际,现场突然发生剧烈爆炸。这场爆炸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现场一片混乱。截至9月17日,海地民防部门公布,此次事故已经导致31人死亡,伤亡惨重。在哄抢或收集泄漏油品的过程中发生爆炸,进而造成群死群伤的事故,其实并不罕见。例如,年11月5日,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就发生了一起类似的悲剧。一辆油罐车在高速公路上与卡车相撞后漏油,引来了附近居民的哄抢。然而,在混乱的哄抢过程中,现场突然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最终导致人死亡,多人受伤。年1月18日,墨西哥也发生了一起类似的惨剧。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的一处已修复管道再次出现裂缝,导致汽油泄漏。许多当地民众闻讯赶来,试图收集这些泄漏的油品。然而,在混乱的收集过程中,不幸的是,现场发生了爆炸,造成人死亡,多人受伤。年5月12日,河南濮阳县发生了一起油罐车事故,导致大量燃油泄漏,随后遭到了附近村民的哄抢。现场消防人员迅速行动,使用高压水枪制止了哄抢行为。幸运的是,由于消防人员和警察的及时干预,现场并未发生爆炸。
面对危化品罐车发生的紧急情况,我们该如何进行应急处置呢?以下有三个关键要点:
首先,在车辆出现故障、事故或货物撒漏等紧急情况时,必须根据货物的不同性质,如爆炸、易燃、腐蚀、剧毒或放射等,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
其次,当车辆无法移动并妨碍交通时,应按规定开启危险警报灯,并在车后适当距离设置警告标志。对于普通道路,应在车后50至米处设置标志,而在高速公路上,则应在车后米处设置。夜间还需同时打开示廓灯和后位灯以提醒其他车辆。
最后,如果无法自行处置危险情况,应将车辆停靠在空旷、远离人群和水源的地方,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在报告时,应详细说明危险货物的名称、形状、数量以及泄漏情况,以便相关部门能迅速而有效地进行处理。
此外,与危化品运输车同行或居住在沿线地区的驾乘人员和居民也应注意自救逃生的问题。在行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辨认危化品运输车并保持安全距离。同时,了解货物类型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同类型的危化品可能具有不同的危险特性和应对措施。如果长时间行驶中不得不跟随危化品运输车,建议驾乘人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仔细观察车尾罐底或罐身所喷注的危化品名称。这样,一旦该车发生故障或事故,驾乘人员能迅速做出针对该危化品特性的正确自救措施。
同时,在行车过程中应时刻留意周围环境,确保在危化品运输事故发生时,能够选择正确的逃生方向和路线。撤离时,应远离现场,避免与其他车辆发生次生事故,并注意路肩及沟渠等可能聚集危险品液体的区域。
逃离至安全地带后,应立即拨打联系消防部门救援,并尽可能提供详细的危险货物信息和泄漏情况。此外,在遇到易燃易爆物品运输车发生事故时,应特别小心,尽量远离现场,以确保自身安全。
面对危化品运输事故,我们应保持冷静,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反应。通过了解不同危化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逃生方向和路线,以及及时报警求助,我们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带来的伤害和损失。有风时,应优先选择上风方向逃生。当有毒或可燃的气体或其挥发物、有毒或可燃的液体发生泄漏,且现场有风时,上风方向是首选的逃生路径。同时,在坡道上发生事故时,除了注意风向,还要选择合适的垂直逃生方向。对于比空气轻的危化品如甲烷、一氧化碳等,在无风环境下,下坡方向是更安全的逃生选择;而对于比空气重的危化品如苯、氯气等,则应选择上坡方向。此外,如果泄漏物是液体或液化气体,高处逃生是更为明智的选择。同时,需警惕部分液化气体温度极低,泄漏时可能引发严重冻伤;而某些液态危化品如液氨和液态苯还具有毒性;液氧泄漏则可能增加爆炸风险。
在雨天或路面湿滑时逃生,需特别谨慎。许多危化品遇水后会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反应,产生新的危险。因此,在雨天或路面湿滑时,应尽量选择高处逃生,并避免接触附近的水体,尤其是事故现场附近的路面积水或雨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氨气、氰化钾、氰化钠等危化品溶于水后,可能产生有毒或腐蚀性液体;固体金属钠与水接触会产生可燃的氢气和强碱性腐蚀液体。此外,浓硫酸大量泄漏时遇水会剧烈反应并放出大量热量,因此雨天发生浓硫酸泄漏时应迅速远离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