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的国人来说,特罗吉尔(Trogir)与希贝尼克一样,都是不太眼熟的城市名字。其实作为一座历史古城,特罗吉尔建于公元前三世纪。它位于达尔马提亚的中心,在马里欧斯海湾最西部的Ciovo小岛上,当时就是一个商业和港口城市了。
整个古城仿佛就是露天的城市博物馆。其早期历经过希腊文明、古罗马及基督教文明和拜占庭文化,公元七世纪才有今日的克罗地亚人居住。由于文明悠久,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处处可见。这座名城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保持了城市建筑的连续性。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网上资料称,世界遗产委员会如此评价:特罗吉尔是城市历史连续性的著名范例。岛上住区垂直的街道布局可追溯到希腊时期,后来的统治者们又新建了许多精美的公共建筑、家居住宅以及防御工事。精巧的罗马式教堂与威尼斯时期杰出的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建筑相得益彰。
01
露天的“城市建筑博物馆”
特罗吉尔古城不大,小巧精致,别有特色。对外靠两座石桥、一座木桥相连。石桥可以通车,木桥只可人行。据说古希腊时期这里就有人居住了。
我们走过石桥,可见古城北门——“陆门”。这座城门建于十七世纪,门上的雕像是该城的守护神圣伊万。
特罗吉尔古老的石板路面街道,编织了密密麻麻的城市网络。
很快看到了圣劳伦斯大教堂(ThSt.LawrncCathdral),又称特罗吉尔主教座堂、特罗吉尔大教堂。也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古城历史的核心建筑。
圣劳伦斯大教堂的历史可追溯到十二世纪。年开始建造,十七世纪完成。经过几个世纪的修建,教堂最初只是罗马风格,后来人们进行修改,融入了哥特式风格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
圣劳伦斯大教堂的钟楼,高高耸入蓝天白云。应该是特罗吉尔古城最高的建筑,可以登顶远眺。
就连教堂大门也融合了各种不同时期的风格。
工作人员一副只出不进的样子,那状态好生眼熟。我们来晚了,也只能在门外张望。
放大看,很精致的汉白玉雕塑,应该是亚当夏娃的雕像。
大门两旁的石狮子,将就着看吧。
左边的建筑,就是当时的市政厅。
古城离机场很近。一架大飞机就这么从市政厅、古钟楼上空掠过,空气都在颤抖。
圣劳伦斯大教堂对面,是圣塞巴斯蒂安小教堂和其钟楼。
钟楼上的雕塑饱经岁月,斑驳陆离,依然透露着当年的精美。
圣塞巴斯蒂安小教堂钟楼的旁边,有一座古老的柱廊式建筑,低调而不起眼。千万不可“以貌取物”,那是中世纪的露天法庭。
中心广场或市政厅广场,是当年举世闻名的希腊-罗马论坛。有资料说,特罗吉尔最早是“希腊的心脏”,莫非就与这个论坛也有几分关系?如今广场上有很多的露天咖啡座。在那儿喝咖啡或饮料,应该很有情调。
法院天花板的图案有东方艺术的风格,据说借鉴了蒙古装饰风格。
广场四周是古风十足的古老建筑。留影,“到此一游”。
特罗吉尔古城的街道窄窄,典型的古希腊和古罗马风格。希腊和意大利的古城街道也是这样,还是石头台阶的路面。
岁月的脚步,将石块铺就的路面全都折磨成了镜面。
随便一眼,看到的都像是古迹古物。只是我们分辨不出是哪个时期,什么风格。
岛上直角街道的模式可追溯到希腊时期,后来的统治者又用许多精美的公共场所以及住宅和防御工事对其进行了修饰。精巧的罗马式教堂,又得到威尼斯时期出色的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建筑的补充。
一直走过去,就到了南面的“海门”。看到另一边海峡了。
02
滨海大道
走出海门,左边一座石桥横跨海峡,是小岛南岸对外交通的又一要道。
沿着南面城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滨海大道,是步行街但很宽阔。酒吧咖啡馆比比皆是。
两岸停满各式游艇。
慢慢地徜徉在海湾,看着蓝色的天,蓝色的海,高桅的船和古城的风貌,赏心悦目。
沿着海滨大道由东往西走去。一路上除了城墙,路边还有很多长椅,可以走走停停坐坐,供人们休息和观景。
还有棕榈树,凉伞与咖啡座,教堂和钟楼……
一位开心的妈妈在给孩子拍照,并不断要他调整Pos。看得出,小伙子都很有几分羞涩了……煞是可爱。
用当地语言打个招呼,我拍的这张还是不错滴。
一对自拍正嗨的游客……
03
处处都有军事要塞的古城
小岛最西端矗立着卡梅尔伦戈(Kamrlngo)城堡。这是威尼斯人十五世纪中叶修建的军事要塞,当时主要用于抵制奥斯曼人入侵。瞭望塔是法国元帅马尔蒙特在拿破仑占领达尔马提亚期间修建。
到了小岛西南拐角,卡梅尔伦戈城堡是这样子的……好像一下子明白了古城特色的“直角街道模式”什么意思了。
小岛南面也即滨海大道上,可以看到对面的契奥沃岛上的造船厂。是克罗地亚的几大造船厂之一,也是非常壮观。这个五六百万人口的国家,在旅游业之外,自古以来还有发达的造船业。
西边看去,远远的是入海口。左手是造船厂,右手是小岛北面的陆地,海湾里也是停满游艇。
小岛西面的海边步道,可以南北交通。
路旁一座凉亭遗迹,疑似古希腊时期的建筑。
由北往南,也可以远远地回首卡梅尔伦戈城堡。据说曾在古老的城墙外发现大量罗马墓地,显示这座城市当年曾有过的繁荣。
小岛北岸,马尔卡(KulaSv.Marka)碉楼依旧扼守窄窄的海峡。从外观看,这处军事要塞似乎完好无损。
看来,当年特罗吉尔的地理位置、军事价值很是重要。所以到了罗马人手里,后来成了古罗马海上重要的军事重镇。
04
北岸漫步
沿着特罗吉尔古城北面的步道,完成对小岛的环绕,可以帮助我们对它的地理环境有更清晰的概念。
北面的海峡更窄。但在地理上将特罗吉尔古城与陆地分隔,使其成了岛屿。
古城生活悠闲,不乏浪漫。很想知道那些石块垒砌的房屋,是哪个时期的建筑,当年可是特罗吉尔防御工事的一部分。
大多数资料说,特罗吉尔有两座桥与岛外陆地交通。其实北面还有一座——这座木桥就像我们常见的人行天桥。
看似也有岁月了,但不妨碍使用。
再次见到入城的那座石桥,颇有几分亲切感。我们要从这里回到下车的地方上车。
嗯,再看一眼“陆门”。
小岛的北岸……
刚刚看过斯特里普的大气,相比之下,容易对特罗吉尔产生小巧玲珑的印象。一座小岛,绕城一周块者也就几十分钟。不过感觉还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那还是要大半天的。
从希贝尼克到斯普利特再到特罗吉尔,一日三城,完成了4月26日的行程。明天要去达尔马提亚海岸的另一个重要的景点,杜布罗夫尼克。
暖心小提示
一天的行程满满,故而路途匆匆。回来以后整理旅游印象,感觉是时间紧了会有各种遗漏,时间充裕也会有重点抓不住。几点体会:
如果是跟团游,这段行程尽可能不少于两天。比如希贝尼克大半天,下午到斯普利特并住宿,次日下午前往特罗吉尔并住宿。你会发现,两天以上的安排可以收获更多,比如两处的夜色美景。
如果是自助游,同样可参考以上。由于行程自由,可以考虑在三个地方都安排住宿,在斯普利特甚至可以玩上两天。
凡人文历史景观、景点和景区,都应考虑要有当地的地陪导游。这不似一般的自然风光名胜游览,看到了也就理解了。由于需要百科全书般的知识储备,只靠全陪领队的“直踩”肯定是不够的;自行做的“功课”和“攻略”,用时也会发现许多的空白和不足。
拿着数码相机不要吝啬,不妨见景就拍、多拍。至少回来以后可以整理,慢慢核对和回忆,减少遗漏等。当然你也可以再去,故地重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