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敦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今天,向他们致敬新华社新媒体
TUhjnbcbe - 2025/7/14 10:47:00

他们带着祖国的重托、亲人的牵挂

飞越千山万水

他们被非洲民众亲切地称为

“中国医生”

02:36

在赞比亚首医院

一台微创技术的手术正紧张进行

一个多小时后,手术成功

短暂休息后,他们转身又去准备下一场手术

年8月16日,在赞比亚首都医院,中国援赞比亚第21批医疗队队长马超(右二)和泌尿外科医生李纪华(左三)利用腹腔镜实施手术,赞方医生在旁观摩学习。新华社记者彭立军摄

这是中国第21批援赞医疗队常见的工作场景

自今年7月初以来

他们已诊疗病人多人次

实施手术近百例

医院院长滕博感激地说:

“中国医生不远万里来帮助我们,

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技术值得我们学习”

年8月14日,在赞比亚首都医院,赞比亚医生在腔镜培训班上学习。新华社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中方购置培训设备,开办腔镜培训班

要“给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年8月16日,在赞比亚首都医院,赞比亚患者等待接受中国医生的手术。新华社记者彭立军摄

赞比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

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有超过万人感染艾滋病毒

中国医生在手术中

被针头扎到等情况时有发生

必须及时服用阻断药

但恶心、头痛等副作用极大

不过,医生李纪华的话代表很多人的心声:

“我们选择了援外工作,

这些风险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年8月16日,在赞比亚首都医院,中国援赞比亚第21批医疗队麻醉医师魏育洁(左)和张金良正在给患者实施麻醉。新华社记者彭立军摄

援非医疗始于

非洲民族解放斗争和争取国家独立时期

为响应阿尔及利亚紧急医疗援助的呼吁

中国政府在国内经济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

毅然组织医疗队远赴非洲由此开启了对非医疗援助

年的资料图片显示,中国援莫医疗队的中国医生为莫桑比克孩子看病。新华社发

今天的非洲

许多国家仍在争取脱贫

多数人民生活贫困,物资匮乏

缺医少药,疾病流行

这张年12月8日拍摄的照片显示,在马拉维南部布兰太尔市卡迪迪村卫生院,第六批中国援马拉维医疗队医生在义诊活动中为当地居民检测疟疾。新华社发(樊江波摄)

在非洲国家的请求下

一支支中国医疗队相继走出国门

肩负祖国重托,克服种种困难

履行着伟大无私的国际主义援助义务

年8月17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中国-医院,一名当地医护人员为主刀医生张天鹏(左)戴手套。新华社记者吕帅摄

援非初期

中国医疗队发扬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和当地医护人员一道

没有电就用手电筒照明

没有手术台就用普通床自制

没有足够的器皿就拿餐盒高温消毒

因地制宜开展救援工作

年8月15日,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医院,中国医疗队队员艾缘(左一)、徐学政(左三)在骨科病房里与当地医生交流。新华社发

进入新世纪后

中国医疗队更是凭借现代医疗技术和手段

为受援国病人提供更为广泛的医疗服务

年4月4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当地民众等待接受中国医疗队义诊。新华社记者吕天然摄

从撒哈拉沙漠到东非大裂谷

从乞力马扎罗雪山到几内亚海湾

从尼罗河河畔到维多利亚大瀑布

从印度洋沿岸到刚果河流域

从广袤的大草原到茂密的丛林深处……

中国医疗队就像珍珠般洒落在非洲大地上

年8月5日,在摩洛哥穆罕默迪耶,中国援摩洛哥医疗队穆罕默迪耶分队队长庄潇君为病人进行针灸治疗。新华社记者陈斌杰摄

他们从事的事业不像大海的波涛,轰鸣喧嚣

也不是高耸的碑塔,可为人瞻望

但他们却似漫漫夜空的点点繁星

为黑暗中的非洲病人带来光明

带来万里之外中国人民无私的援助和关爱

年,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在西非暴发。10月1日,在塞拉利昂首都弗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队员进入病区前严格按照流程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新华社发(黄显斌摄)

今天是第二个中国医师节

让我们对援外医生致以

崇高敬意!

(记者:彭立军、吴长伟;编辑:金正、孙浩、钱泳文;视频剪辑:杨依然)(相关图文视频融合报道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天,向他们致敬新华社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