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历史学家引入*治学的“*治文化”概念,吸取人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滋养,并受社会史、文化史和跨国史等学术潮流的推动,对*治史研究进行改造,逐渐发展出*治文化史研究的领域和路径,形成一套相应的方法论,尤其是明确界定了文化和心理在*治世界的地位与作用,把非理性因素纳入*治史考察的范围,强化语境主义的意识和技艺,还在因果模式之外开拓了理解和阐释的途径。在此基础上,美国*治史家对精英*治文化、大众*治文化、*治亚文化等加以探究,并结合新文化史、跨国史和情感史等开掘新的研究课题。美国*治文化史兴起和发展的利弊得失,对于中国学者反思和推进*治文化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治史*治文化因果模式阐释主义语境主义
在国内学术界,“*治文化”已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老”概念;*治文化史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进步。而且,中国史家对于*治文化的热情一直呈上升趋势。与此形成对照,欧美史学界虽然在这方面起步更早,成就突出,但研究兴趣似乎有明显衰减的迹象。是否可以据此推断,中国的*治文化史研究已然相当成熟,或者至少已臻于成熟的境界?
毫无疑问,*治文化史在中国从无到有,短时期内突飞猛进,创获不可谓不丰。同时,中国史家对“*治文化”的理解也经历了很大变化,从最初把“*治文化”作为*治思想的替代,发展到把它视作“社会、大众、群体对*治问题的看法”,不能不说是一种认识上的飞跃。当然,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如何理解和界定“*治文化”,而是如何打造*治文化史研究的特性和品质,实现其独有的学术旨趣;诸如题材的界定,路径和方法的选取,问题意识的提炼,解释框架的构建,以及价值和思想取向的表达,都要同传统的*治思想史拉开鲜明的距离。许多以“*治文化”命意的中国史论著,仍然专注于精英*治和统治学说,倚重传世文献,采用传统的考证和分析方法,而看不到多少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治学的印记,也找不出“自下而上”的视角。可喜的是,近年来若干种出自年轻学者之手的论著,在题材、视角和问题意识方面均有所突破,显示了中国*治文化史研究的新鲜活力。
众所周知,“*治文化”的概念和研究实践最早出现于美国*治学领域,而美国史家因有“近水楼台”之便,也在*治文化史研究上取得了足可称道的实绩。因此,考察美国的*治文化史研究,对于我们了解这一领域和路径的来龙去脉,评骘其长短利钝,挖掘尚余的潜力,都应当是一件不无补益的工作。
一、*治文化史在美国的兴起“*治文化”的概念在美国学术界可谓命途坎坷,自问世以来一直饱受争议,无论是在*治学还是历史学领域,相关研究都几经起落。从表面上看,*治文化史研究似乎是*治学在历史学领域的投射,但实际上它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一场重大学术革新运动的组成部分。在二战以后美国史学的演变中,*治史的转型不仅仅体现为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选举行为的“新*治史”,而且还包括取法于人类学和*治学的*治文化史研究。可是,以往的美国史学史书写对“新*治史”着墨甚多,而不太看重*治文化史研究的意义。
1.美国史学的第一次“文化转向”
在美国史学史上,经典*治史偏重研究制度、*派、事件和领导人,表现出“法律—制度主义”(以制度和*策的变化为中心)和“精英主义”的取向,并且基于经济利益、阶级意识、群体认同、地域关系、社会状况来发掘*治变动或事件的成因与动力,带有某种决定论和目的论色彩。这种*治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