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大英帝国正处于危急关头,不列颠空战难分高下,德*登陆的威胁让所有人都寝食难安。恰在此时,在英伦三岛西南的大西洋上,传来了不祥的飞机引擎声。
这是德国空*的Fw-“秃鹰”式远程巡逻机,隶属于当年7月在波尔多新成立的第40轰炸机联队(KG40)。德国海*司令雷德尔争取到了希特勒的支持,由KG40利用Fw-的远程高速优势,在英国陆基飞机的航程之外攻击毫无反抗之力的商船队,并且为U艇指引目标方位,大大提高了U艇的猎杀效率。
■I/KG40的Fw-C“SG+KS”,可载1吨炸弹以公里时速飞行公里,但由于脱胎于民航客机,结构裕度小,抗打击能力差,常因重着陆和大幅机动损坏机身。
KG40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战果,尤其是10月26日在爱尔兰西北公里海域,第1大队的伯哈德·约普(BernhardJope)重创4.2万吨邮轮“不列颠皇后”号(EmpressofBritain),两天后由U-32潜艇击沉,轰动一时。至年2月,KG40已经击沉近35万吨船舶,已经被U艇肆虐搞得发疯的丘吉尔咬牙切齿的称Fw-为“大西洋瘟神”。
■“不列颠皇后”号是当时最大、最快、最豪华的客轮之一,它被Fw-重创后,然后由U艇击沉。伯哈德·约普因为大胆深入“不列颠后院”而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
很明显,仅仅在商船上加装防空炮是不够用的,防空战斗机掩护才能解决问题,然而以英国海*当时的航母数量,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年初,主管皇家海*飞机研发与生产的马修·斯拉特瑞(SirMatthewSausseSlattery)提出两个方案,一是“将合适的商船改装起飞甲板和拦截装置”,二是“在商船上安装飞机弹射器”。显然方案一虽然理想但短时间内难以成形,方案二最快最简单,但是飞机无法回收,飞行员只能在船队旁边迫降然后救回。火烧眉毛的皇家海*果断选择了方案二。
■马修·斯拉特瑞在任上积极奔走,在其努力下皇家海*研制并装备了“剑鱼”、“海火”等主力飞机,官至海*少将,退役后加入布里斯托尔飞机公司,是英国航空史的重要人物。
于是,英国皇家空*在年5月组建了商船战斗机部队,装备“飓风”或“海飓风”战斗机。虽然这两种机型经过不列颠空战的检验已不适于对空格斗,但对付笨重的大型飞机还是不成问题,而且由于不是主力战斗机,损失了也可接受。海*研制火箭弹射装置并改装商船的工作也较为顺利,总计征调了50艘商船计划用于改装,但最后改装了35艘,被称为CAM(CatapultAircraftMerchantship,弹射飞机商船)。
■正在弹射器滑轨上吊装“海飓风”的CAM船,这套系统本质上和常规的火药弹射水上飞机一样,只是由于“海飓风”较大较重,需要更长的滑轨和更大的助推火箭。
■弹射器滑轨与“海飓风”固定方式的细节。
年6月,第一批CAM船加入护航任务。8月3日,由远洋交通船“马普林”号改装的CAM船在接应SL-81船队时,瞭望哨发现船队后方十几公里的海平线上出现了一架Fw-,海*飞行员罗伯特·埃弗雷特(RobertW.H.Everett)弹射起飞。德国人被迎面蹿出来的战斗机吓了一跳,但是掉头就跑已经来不及了,埃弗雷特把那架Fw-从右打到左,直到所有子弹打光,将对方打得浑身冒火坠入大西洋,而自己则在“流浪者”号驱逐舰附近海面迫降并被救起,随后被授予杰出服役勋章,CAM船首战告捷。
■CAM船弹射系统后视,可见“飓风”的襟翼已经张开,随时准备起飞。
■弹射起飞中的“飓风”。
随着天气逐步转冷,大西洋海况也越来越恶劣,CAM的任务不得不暂时中止,但好在同样的恶劣天气也让德*的出动频率降低。此外,由于含盐海水上浪,“飓风”的结构腐蚀问题一直无法解决,飞行员们也经常出一两次海就必须转回陆上训练飞行,以避免长期不升空导致技能退化。
年3月,CAM船再次执行任务。4月26日,QP-12船队遭遇4架敌机,J·B·肯德尔驾驶“飓风”从“帝国晨曦”号CAM船上弹射升空。在击落1架Ju-88并击伤逐退一架Fw-后,肯德尔在船队附近跳伞,但不幸负伤,加之海水低温,救上来不久就宣告不治。很快德*再度卷土重来,海伊驾驶“飓风”从“帝国劳伦斯”号CAM船起飞,接连击落两架He-,自己也被击伤迫降,但他的运气更好,很快就被驱逐舰“志愿者”号捞起。让英国人大为愤怒的是,随后调查发现击伤海伊的居然是己方货船的防空火力,而开火的是个一见到扳机就忘了自己姓啥的美国佬!
这场战斗中,德国空*可以说是有备而来,目标就是先拔除CAM船再对货船大开杀戒,共有五艘船只被炸沉,其中就包括“帝国劳伦斯”号。
■“帝国劳伦斯”号的遗照,可见其船头弹射滑轨及其上面“飓风”。
随着美国的战争机器逐步运转起来,正规的护航航母加入了商船护航,26艘幸存的CAM船中,10艘拆除弹射器改回普通商船,其余16艘继续在地中海航线和弗里敦航线发挥余热。皇家空*于年6月8日下令逐步解散商船战斗机部队,CAM船的最后一次战斗是在7月28日,SL-船队的“帝国达尔文”号和“帝国浪潮”号弹射的两架“飓风”各自击落了一架Fw-,该部也是9月7日解散的最后一支CAM船队。
在整个战争期间,CAM船参与了次护航任务,其中发生9次战斗,击落4架Fw-、1架Ju-88、4架He-、2架He-,飞行员阵亡一名,飞机除一架就近降落在苏联之外,其他全部损失。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战损比不难看,而且也大大震慑了德国空*,减少了货船损失。感受到战斗机威胁的KG40被迫收敛行动,在换装He-重型轰炸机之后才敢于重新向北大西洋伸手,然而此时的战争主动权已经不在德国人手里了。
■挂载Hs-制导炸弹的He-A-5,该机由于德国空*奇葩的设计要求而成为了著名的“空中打火机”。
■在几十年后的马岛海战中,“大西洋运送者”号滚装货船改造成飞机运输船,依稀可见英国人在CAM船改装上表现出来的“急智”。
不随波逐流,讲述二战历史,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