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主编(不闲聊)
文/Cindy
来源:遇见美好的自己(ID:shinyyourlife)
最近,#陈薇研发疫苗半年头发由黑变白#话题位居热搜前列,引发网友一片心疼。
“陈薇哭了”的视频,在朋友圈刷屏了,面对记者采访,陈薇铿锵有力地说:专利是我们的、原创是我们的,所以我们在任何场合,都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这是这位54岁的女将*,用一支小小的疫苗,给中国最硬气的王牌,给中国人民最大的底气!视频中陈薇将*红了的眼圈和两鬓的缕缕白发,让无数网友感动落泪,可最让人动容的,还是她挂着泪水说的那两句话:既然国家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了,也带出这个团队了,你这个旗帜不能倒,你这个精神不能退!此时此刻,感慨万千。不禁回想起陈薇院士年初说的一句话:“我相信,我们国家科研人员的速度,不会亚于美国!”▲陈薇进行新冠病*疫苗研发
所有的自信背后,都是有实力作为支撑!陈薇院士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今天带大家好好认识一下陈薇院士。陈薇是谁?女将*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玩*”29年,救人无数
抗击非典的杰出科学家,“埃博拉的终结者”
《战狼2》中的doctorchen的原型
她是浙江金华兰溪人,出生于年。陈薇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不但容貌秀丽,还是一名成绩优异且稳定的“学霸”。当她小的时候,有着和马云相同的梦想,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年,陈薇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获得了浙大保送清华大学的唯一资格,顺利进入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攻读硕士。
但这时的她,并没想做科学家。
那个时候的陈薇长发飘飘,前卫而时尚,好多网友看到她年轻时的照片大呼是“初恋脸”。
▲年轻时的陈薇时光拨回到年,那时的大学生还很稀缺,更不用说清华的硕士了。生性活泼的陈薇,虽是理科生,却兴趣广泛。她喜欢文学,写了一手好文章,还胜任校园杂志的副主编。也很爱跳舞,经常光顾周末学生食堂的舞会。学生时代的陈薇特别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是清华学生服务社咖啡厅的第一批“女服务员”。作为全系仅有3个女生,加上专业在当时的热门,陈薇在就业上有众多的选择,很多企业的负责人甚至守在研究生公寓门口只因求贤若渴。
那时,同学们一般都把出国留学或者进大公司作为第一选择。陈薇也不例外,先选择了深圳一家著名生物公司。然而签约后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导师派她去*事医学科学院取回实验需要的抗体。这是陈薇第一次知道*事医学科学院这么一个特殊单位存在。
原来这所学院建于年,当时抗美援朝,美*竟然使用了细菌武器。周总理大为触动,抽调全国的顶尖科学家成立了应急机构,担当着防御生化武器与核武器的重大使命。
那一刻年轻的陈薇热血沸腾,心中产生了一种投身其中、贡献才智的强烈愿望。她认为:个人选择如果能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结合得越紧密,得到的支持越大,发展的空间越大,个人价值才能被高倍放大。
她产生了改志从*的念头,要为这项伟大的使命奉献才智。
当时所有的亲友一直反对,大家都劝她别犯傻,可她却“一意孤行”,前往*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工作。谁也想不到,这位外表清纯的小姑娘,穿上*装之后,居然要跟病*交锋几十年。与*共舞二十余载部队的生活很单调,也很清苦,与陈薇同期特招入伍的很多同学陆陆续续都离开了部队,唯有她坚持了下来。年在庐山的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上与师弟不期而遇,得知双方收入差距在百倍以上,陈薇也从未动摇过*心。陈薇的研究对象绝对是堪称恐怖主要包括鼠疫、炭疽、埃博拉……年,32岁的陈薇,从*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同年,她成为了一位母亲,但只休了一个月产假,就回到了实验室。几年时间里,陈薇很少12点之前回家、回宿舍。
大年三十晚上,她抽空去看了一下公婆,回到实验室只看到一地的液体,看着两个月的细胞实验顷刻化为乌有,她一个人站在实验室放声大哭。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年,在她36岁时,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年春天,“非典”爆发,学校停课,娱乐场所停业,全国陷入一片恐慌。
危急时刻,37岁的陈薇,受命研制预防“非典”病*的疫苗,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天天泡在实验室。
为了争抢速度,陈薇尽量不吃不喝,甚至穿着成人尿不湿,只为了每次进去工作八九个小时。50多天的奋战,他们终于如愿研制出了“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随后她亲自将多支喷鼻剂,医院。全国当年共有名医护人员使用了“重组人ω干扰素喷雾剂”,使用者无一例被非典感染。陈薇因此一战成名,名震学界。
多年以后,经常有人问起陈薇出成果的诀窍,她回答说:成功的人,往往是目标不变,方法在变;而目标在变,方法不变的人容易受挫折。如果一个人20多年坚持一个研究方向,专注做一件事,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换了谁都一样会成功。
年,西非再次爆发埃博拉疫情,疫情甚至蔓延到达欧洲和美洲,先后夺去了1.13万人的性命。其实陈薇则早在年就开始接触埃博拉病*。她敏锐地指出:“埃博拉离我们也就是一个航班的距离。”
年5月,陈薇带领团队赴埃博拉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塞拉利昂。十年磨一剑,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和尝试,陈薇团队研制出了适合非洲保存、安全有效的原创冻干制剂疫苗,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新基因型疫苗。经过层层把关审核注册,她们将疫苗在塞拉利昂投放临床使用,最终控制住了埃博拉病*的蔓延和传播。▲为感激她的贡献,西非民众把她抛到空中西非国家一个总统说:“因为埃博拉,许多人走了。但是中国却带来了物资、技术、人才,这是真真实实来帮助我们做埃博拉防控的,中国是言必信、行必果,承诺的全部实现了。”为了表彰她的功绩,人们送她一个绰号“埃博拉病*终结者”。*在拍摄《战狼2》时,为了向她致敬,特意添加了陈博士的角色。电影中的拉曼拉病*,对应的就是现实中的埃博拉。▲《战狼2》陈博士就在50天之前,也就是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陈薇第一时间抵达武汉。从到达一线的那一刻起她就“忙到飞起”。4个昼夜赶工一座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在1月30日上午开始投入使用。▲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内,陈薇和同事们在紧张有序地工作
曾经有人问陈薇:“去疫区那么危险的地方,万一回不来怎么办?”陈薇轻描淡写地答道:“穿上这身*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除了热爱,我想不出其他理由,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短兵相接,为受困疫区的生命打开希望之门。”多面人生
“快”
熟悉陈薇的人都知道这是她最大的特点。
走路快、说话语速快、工作节奏快,这是她20多年来科研生涯养成的习惯,因为她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
这种快节奏甚至让周围的很多男性同事汗颜:“她的思维非常敏锐,能够同时处理好多事情,总是跟不上她的节奏。”
陈薇常说,要在工作中淡化你的性别,在生活中突出你的性别。
陈薇和丈夫麻一铭是在火车上认识相爱,陈薇研究生毕业后,进了*事医学科学院。麻一铭为了她辞了工作,放弃了青岛的一切来到北京。
婚后,麻一铭用“疼爱”来形容对妻子的感情。他不肯让她做家务,认为是对她才能的“浪费”,因为她做别的事情更有价值:“她从事的是微生物流行病学的研究,在生物安全、生物防御、生物反恐方面很有建树。事关国家利益,即使作为普通公民,对这份事业也是崇敬的。”陈薇几乎每天都要加班,但一到晚上11点钟,麻一铭就开始给她打电话催她回来睡觉。这是让他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因为他的坚持,陈薇每天晚上12点钟以前睡觉已经成为惯性。
二十几年过去,两人依然如胶似漆,分开几天都会互相想念,会“觉得生活里缺了东西”。他们像热恋的情人一样每天打电话,发短信。早晨起来刷牙,谁先刷一定会帮对方也挤好牙膏。出差,陈薇也会尽量带丈夫同往,“因为生命很短暂,要多制造两个人在一起的机会。”
他们之间非常的默契,对彼此的家人亲戚朋友都很友善,对孩子也是格外的宽容。陈薇对儿子说:“你这辈子做好两件事就行了,第一是娶自己爱的人,第二个是干自己喜欢干的事”。
▲非典时期,陈薇的儿子隔着屏幕「亲吻」母亲
“我是一个母亲、一个女儿、一个妻子,我希望我的家人健康,同样希望全天下的人都健康。”
陈薇院士说:“疫苗是终结新冠最有力的科技武器,这个武器如果由中国率先研制出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不仅体现中国科技的进步,也体现了我们的大国形象!”不得不感慨,真正担起民族重担的,从来不是光鲜亮丽的明星,而是默默耕耘的国士。像陈薇院士这样有血有肉,为国为民的人,才够资格成为国民偶像。这才是中国人民真正应该追的星。*作者:Cindy「遇见美好的自己」创始人及主编,曾为强外企白领,另一个“杜拉拉”;而今拥抱移动互联网,在深圳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现在是一名创业者。希望分享的文字,给你带来些许顿悟,让你遇见美好的自己。个人(添加时请备注一个理由)
EditBy
大家好,我是主编Cindy,希望分享的文字,给你带来些许顿悟,让你遇见美好的自己。欢迎follow我的私人(暗号:遇见美好)和朋友们分享我的审美趣味、推荐书籍和电影,好物测评、也会分享自己创业路上的点滴故事。
『一个·有温度,爱阅读,爱分享的菇凉』
▼
最近后台经常有朋友说,收不到Cindy的推送了。
这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