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非洲
毫不犹豫,与说走就走
大概是年吧,有一位老板带我爸去非洲淘金,干了四十来天,亏了万,就把所有工人打发回来了。我爸说连续一个来月,天天都是十几个人围着吃几株包菜。然后还得了一次疟疾,丢了半条命。可能是有了心理阴影吧,之后他终身再没去过非洲。但这位老板之后一直扎根在非洲,并一再邀请我爸前去。年,他打听到我已经毕业,就托我父母问了我的想法。我毫不犹豫回答说“去”。两个原因:一、出一趟国,开阔眼界。二、修炼一下我自打初二以后就没及过格的英语。说不定,到时候回来了,更容易在外企寻到工作机会。所以,我在没有谈任何工资待遇的情况下,就去了非洲。当时想的是,在那干个一年,最多两年就回来了。只要能学好英语,哪怕在那没拿到工资,我都愿意。反正包吃包住,机票报销,不赔钱。就算损失了时间,但能学好英语也不错。事实上,在那边,我第一年拿了五万,第二年拿了七万,相对于我在国内当时拿两千多一月的工资来说,还真算可以了。最关键的是,在那包吃、包住、也没有任何娱乐,所有的钱一分都花不了,都能实实在在存下来。但刚毕业没多久,还不熟悉社会套路的我不知道的是,去非洲呆上几年,再回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在非洲
来一次,你就再也离不开
年,曾经回国发展,一直呆到年。原来大学时学过的专业技能已经丢得精光。缺失的六年相关工作经验,也让我的简历必然黯淡无光。再找新的工作已经不可能了,只能自己去做生意。但国内的投资环境和非洲截然不同。三年国内的时间,我没赚到一分钱,反而倒赔不少。最后,还是只能只身重返非洲。这也是绝大多数在非洲呆过一年以上的国人的宿命。在那边,没有自来水,电力极度紧张是常态;菜品极少,每天,洋葱、土豆、西红柿,翻来覆去地吃是常态;除*场外,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也是常态。生活是极其枯燥的。初次去的人,大部分都按照老板许诺的回国时间,一天一天地数着日子过。但一般呆上三到六个月,你就习惯了。呆上两年,回国时,你会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发现国内哪都变了,哪都不一样,需要好一阵子时间去适应。再回到非洲,尽管去的路上,心情是非常糟糕的,但是等下了飞机,回到驻地时,你会有扑面而来的熟悉感。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生意人和各大国内企业的到来,你所在的那个国家会变得越来越宜居,中国人开的KTV、足浴场所(是不是很熟悉?)会日渐覆盖各条街道;中国人办的农场、养猪场、超市会不断丰富你的物质生活。同时,你面临的生意竞争也会越来越大。在非洲做生意,我们的竞争对手从来不会是别的国家的人,而只会是中国人。因为非洲、东南亚的产品比我们要差一截,欧美的产品又比我们要贵几倍。中国人来得越多,赚钱就越吃力。哪怕你是专门针对中国人做生意,就比如那些开KTV、足浴、办农场开超市的,出现竞争对手的速度,一定比新增客源的速度要快。疲了的,根系扎得深,能面对竞争的,就会继续留下来,一边赚着钱,一边享受越来越国内化的生活;一心想要尽快在非洲赚到更多钱,提前结束工作,回国享受的则会跑到一些更穷,中国人更少的地方继续打拼。于是,又开始一轮新的循环。嗯,我就是其中一人。目前,学长在塞拉利昂共和国从事柴油机、破碎机等小型工程设备贸易,主要提供给当地小矿窑淘金。在非洲
危险,总与机遇并存
加纳和塞拉利昂,终究来说,还是处在非洲,正如上文所说的人类与自然在这里融合,原始与文明在这里交汇,存在机遇,也存在危险与野性。这张图很漂亮吧,可它并非美丽的火烧云,而是远处爆炸的蘑菇云。现在,我住的地方即使是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也完全没有自来水。一切生活用水需要到周边镇上专门的几口井去挑,还得付水费。电每天都会停。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二十四小时;少则一天停一次,多则一天停三四次;白天停过电晚上百分百一定停,白天一直没停电晚上时常会补回白天该停的;平均每三个月,要来一次持续7-10天的大停电。(3月,学长所处的地段停了一个月的电)没有任何娱乐设施,我也从来不出门。每次偶尔在门口晃悠一下,让邻居见到了,他们都会大声打招呼:“我还以为你回中国了!”每次到货柜,里面有一些国内发来的零食,就是过年。为啥还要留在这?钱呗~非洲赚钱真比国内轻松。但是,有一个前提,你得了解这里,适应这里。自打0年之后,基本上每一个来这儿的中国人第一次做生意都亏了。越往后,越如此。我还有一大票的国内朋友每天琢磨着拉我一起做什么,诸如LED灯泡的生意啊,电商的生意啊,二手服装的生意啊,平衡车的生意啊……没来过的都想着这边遍地是机会,随便做。嗯,这里机会确实很多;但怀着那些国内纸上谈兵想出来的生意经来这边,马上就可以体会现实的残酷。简单总结一句吧:非洲就没有一个国家,没有聚集着一圈中国人的,也几乎没哪一行生意,没有中国人插足的。而且,在大部分小商品上面,黎巴嫩人、南非人卖的中国货,和国内的市场价都没多少区别。机会是挺多的,但还得自己来看过才知道。又是喜闻乐见的~QA环节小编:听了学长的分享,我也好想立马前往非洲掘金~周明溪学长:非洲的生意确实比国内容易做,但是前提必须是了解这里,不要想当然,在这边第一次做生意的,就我所知的而言,除了淘金这个行业,运气很好,第一下就找着富矿的,其他所有的中国人都亏了。小编:啊,为什么呀?周明溪学长:这边物价普遍比国内高,因为缺乏工农业,什么都靠进口,所以,生活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加上漂洋过海的运输成本,这里做不出很高的利润的话,赚钱反而是不如国内。而且,中国人实际上从进入本世纪开始,就一直是批量进入非洲,有潜力的行业基本上已经被挖掘殆尽了,因为质量上都差不多,中国人之间的竞争基本都体现在价格上。所以,想来非洲的同学要考虑清楚!湖南工商大学广告系创办于1年是湖南省最早的广告学本科专业之一因为流淌着广告的血液,个个心脏虽小,心超大不曾见过神,却一直努力创造“神话”指导文何友采访
匡邵彬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