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米出口数量来看,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年至今,我国大米出口数量波动变化。-年,我国大米出口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出口量从年的79万吨下降到年的39万吨,降幅达50.63%;
而从年开始,大米出口数量得到显著提升,年中国大米出口数量为万吨,同比增长了74%,年中国大米出口数量为万吨,同比上升31.58%。
年1-8月,中国大米出口数量为万吨,同比增长22.82%。这与年我国开辟了新的大米出口国家有关。以往我国大米出口主要以优质米为主,出口国家(地区)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蒙古和香港等,年出口至非洲国家的低价大米提高了我国大米的出口量。
年,中国大米出口金额为.03百万美元,同比下降34.8%;年1-7月,中国大米出口金额为.93百万美元,同比下降9.1%。
总的来说,年上半年我国大米出口走“低价路线”,意在去库存。虽然出口量大增,但出口金额却减少了,意味着单价降低了——为元/吨,而前三年的单价水平在-元/吨之间。
2、年中国开辟新的大米出口国家发布
年我国开辟了新的大米出口国家。以往我国大米出口主要以优质米为主,出口国家(地区)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蒙古和香港等,年出口至非洲国家的低价大米提高了我国大米的出口量。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年1-6月我国累计出口大米.13万吨,同比减7.4%;出口额5.27亿美元,同比减5.7%。出口目的地主要是埃及(占出口总量的16.6%)、塞拉利昂(占8.8%)、韩国(占8.1%)、尼日尔(占5.9%)、巴布亚新几内亚(占5.8%)。
从出口目的国/地区的变化上看,年1-5月,中国对日本、香港等地的出口量减少,其中日本从去年同期的2.47万吨,降至0.17万吨,显著下降。这些国家、地区进口的大米以优质品种为主。不过对韩国的出口量增加,弥补了对日本出口量的减少,1-5月累计达到9万吨,去年同期为5.5万吨。
同时,对非洲、菲律宾等地的出口量增长明显。这些地区是全球大米进口的主力*,未来要我国要加大出口量,这些市场的潜力很大。
3、中国大米出口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
中国大米的出口方式包括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边境小额贸易、无偿援助赠送、保税仓库进出境、保税仓储转口货物等多种形式,其中主要以一般贸易为主。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年1-7月份,中国大米出口中一般贸易数量和金额为.68万吨,占比高达98%。
4、中国大米进口量与金额连续三年走低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自年我国入世后的“调整磨合期”结束以后,我国粮食贸易由贸易顺差转变为贸易逆差,粮食进口量逐渐扩大。年以及年低价大米进口量骤增,此后,我国大米进口数量总体保持不断增长态势;年开始我国大米进口数量出现下降,年中国大米进口.6万吨,同比减少17.3%。
近年来,国内大米虽连年结余并呈阶段性过剩特征,但每年仍有万-万吨进口。其用途一是起品种调剂作用,价格较高的食用米(约占三成)主要自泰国、柬埔寨进口;二是作为加工原料或掺兑后销售的低价原料米(约占七成),多自越南、巴基斯坦、缅甸等国进口。
从进口金额来看,-年我国大米行业进口金额呈上升趋势,年略微下降。年,大米和稻谷进口额为16.39亿美元,同比下降12%;年,我国大米行业进口金额为12.5亿美元,同比下降23.73%。年1-7月,我国大米行业金额金额为5.92亿美元,同比上升0.8%。
5、中国大米进口市场集中在东南亚和南亚国家
从中国大米的主要进口构成来看,我国大米进口市场集中在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年之前,泰国是我国大米的主要进口国家,我国每年从泰国进口大米总额占比超过60%,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年我国从泰国进口大米总额占我国大米总进口额的比重仅达到13.77%,年-年我国从泰国进口大米总额占我国大米总进口额的比重基本稳定在20%~30%之间。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年我国大米进口金额排名前五的是泰国、越南、巴基斯坦、缅甸和柬埔寨,年进口额分别为3.5亿、2.4亿、2.3亿、2.0亿和1.7亿美元。
6、中国大米自给率高进口依存度低
我国长期采取“粮食作物优先、经济作物让步”的发展战略,确保了我国稻谷消费的高保障率与高自给率。从国际通用的粮食自给率(当年粮食产量占当年粮食消费量的比重)指标看,年中国三大主粮(稻谷、小麦和玉米)综合自给率达99.8%,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其中稻谷和小麦的自给率均超过%。
中国大米的进口/消费比从年的0.51%上升至年的1.63%,近二十七年平均只上升了1.08%,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我国粮食进口的主要是强筋弱筋小麦、泰国大米等,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剂需求结构,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从库存水平来看,年中国三大主粮库销比(库存量与销售量的比率)达68%,足够国民半年以上消费量。如果剔除用途大部分为饲料的玉米,稻谷和小麦这两大国民口粮的粮食库销比分别达86.4%和92.1%,库存量差不多够国民吃一年。此外,三大主粮的进口依赖度合计仅为2.5%,对外依赖水平低。
7、预计未来中国大米进口量将持续上升
目前我国大米仍然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据美国农业部2月份发布的中国大米供需数据显示:/20年度的中国大米产量为1.亿吨,比/19年度的1.亿吨,减少万吨,降幅为1.19%。/20年度的中国大米消费量1.亿吨,比/19年度的1.亿吨,增加20万吨,增幅为0.15%。
美国农业部预计,/市场年度,中国大米出口量进一步增至万吨,而稻谷进口量继续缩减至万吨。
根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年我国稻谷生产仍面临去库存压力,种植结构将继续调优,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之后开始恢复增长。由于单产持续提升,未来10年稻谷产量有望稳定在2亿吨以上,年均增0.6%。
由于国内外大米价差持续存在,我国大米进口继续增长,年我国大米进口量预计增加到万吨;随着库存压力逐渐缓解,我国大米出口量呈下降趋势,预计年减至万吨。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米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点右下好看
好运转给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