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
阅读:年07月02日~07日
笔记:年07月08日~08日
作者
(印度)阿比吉特·班纳吉
(法国)埃斯特·迪弗洛
翻译:景芳
《贫穷的本质》是一本17.8万字的经济学著作。我对经济学知识的了解,仅限于生活常识、少量的课外阅读及中学*治课本。因此,这篇笔记不像其他笔记,能力所限,不能发表太多的个人看法,更多的是将书中所述进行整理和归纳。
这本书我在五月时翻阅过几次,但阅读速度极慢,且断断续续,注意力常常被其他书目牵走。主要原因就是对内容并不感兴趣,但私以为读书一定要尝试跳出舒适圈,于是决定在七月初重新翻读。从七月二号开始,到七月六号读完,是我刷书单阶段用时最长的一本书。
作者选取的事例都是较为细微的,然其分析较为详实,内容虽然略显枯燥但语言直白易懂,并没有太大的阅读障碍。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应当是实地调查与学术理论的大量结合。经济学不止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学科,而是反映“社会是怎样”的一门学科。两位作者深入多个穷人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究,书中采用了大量的对照实验,在采用控制变量方法的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得出了大量较为精准的数据及可靠的结论。我故往所信奉的“逻辑论争才是最好的论证方式”,在这里似乎产生了动摇。许多事情在逻辑上(至少是人们以为的正常逻辑上)的预估发展,与实际状态并不相同,更有甚者,呈现出一种相背的发展路线。正如前言中讲到的“有时,强有力的证据迫使我们重新评估甚至放弃我们所坚持的理论”,它告诫我们要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这本书共分为十个章节:“再好好想想”、“饥饿人口已达到10亿?”、“提高全球居民健康水平容易吗?”、““全班最优”、“帕克·苏达诺”的大家庭、“赤脚的对冲基金经理”、“贷款给穷人:不那么简单的经济学”、“节省一砖一瓦”、“不情愿的企业家们”、“*策、*治”。其中,第一章节单列,第二章至第五章属生活案例,第六章至第十章属慈善机构。生活案例部分列举出大量穷人生活的现状,涵盖饥饿、健康、教育、信念、家庭、生育、避孕等多个方面。而书中所述的贫穷,不仅指的是一种贫穷的生活状态,更是一种贫穷的思维方式。穷人们受条件所限而不得已形成的短视,很多时候,他们不得不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