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婚姻惹人非议,无非是由于结婚的双方相差甚远。
而比起家庭背景、年龄差距、体型外貌等等这些问题,中国画家杨彦的婚姻最为吸引眼球的地方,正是他来了一场说结就结的跨国恋。
在一般人的眼中,杨彦身为一个要名气有名气、要财富有财富的知名画家。
虽是醉心于艺术而多年单身,也难说对方会不会情窦猛开,遇上一个“真命天女”。
可真正令人难以预料的是,杨彦因一个女性雕像动心,随后在非洲写生,在53岁时,他不顾反对与24岁的非洲少女结婚,而他们婚后过得咋样?
一、半生沉迷画坛年的青海省西宁市还是个地方偏僻、人口稀少的地方,那时候的西宁四处通着风沙飞扬的*土路,全市也只能找出来一条水泥路。
白天路上的人都裹得紧紧的,一到晚上走路的人就更少了,家家点起一盏煤油灯,荒郊野外隐隐约约传来狼嚎。
杨彦正是在这样的地方出生的,他父亲是当地的教书先生,家里有不少藏书画本,一本《芥子园画谱》成为了杨彦的启蒙物。
杨彦很快便在绘画方面展示了自己的天赋,对山水画更是颇感兴趣,学得也快,似乎带着那种一点就通的灵性。
既然杨彦对山水画这么感兴趣,他的父亲满心想要培养出来一个“张大千”,每日给儿子布置了不少临摹的功课,教导他要以张大千为榜样。
杨彦的心中结下了一个深深的“大千情结”,他畅想着张大千豪阔的画风、意境与心灵,一步步踏上了寻觅“大千世界”的漫漫之路。
在给儿子打好几年的绘画基础之后,杨彦的父亲便把儿子送去拜师学艺。
这些师父可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名师,在水墨画领域赫赫有名。
一如杨彦的第三位师父李可染,那可是师从齐白石的山水画大家。
有名师为高徒领路,杨彦渐渐在画坛拥有了不小的名气。
画家也重在打出自己的特色,杨彦擅长绘制泼墨长幅画卷,有《大宁河览胜图》、《雨霁行舟图》、《唐人诗意图》等代表作,被人评价蕴含“北气南韵”的风范。
单凭杨彦的画作,你能发觉到他的内心有一个广阔无边的世界,飞禽走兽、花卉蔬果、山水宇宙等都囊括其中。他生活在闹市人群中,画出一个野村孤舍。
杨彦的心灵世界的确难以捉摸,有空灵与厚重、繁复与简淡、逸尘与整致,一一投射着杨彦的情趣。
这份企图超脱世俗的心情也深刻地影响了杨彦的一言一行,他专心沉迷在自己的境界里,把世俗抛在了一边。
杨彦的父母想要让儿子结婚生子,他遵从父母的意见勉强持续了一段平淡的婚姻,最终妻子留下一子与他离婚。
刚开始杨彦的父母还会劝劝儿子把生活的重心转到家庭上来,但这几十年的持久战,也让他们放弃了对儿子的说教。
就在杨彦的亲朋好友都放弃对他催婚时,杨彦的红鸾星这才姗姗来迟。
二、娶24岁非洲娇妻,后来怎么样了?据杨彦本人宣称,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遇到过“让自己动心的女人”。
在好友张二苗邀请他前去做客的那天,他在朋友的家中第一次体会到了对异性“动心”的感觉。
这并不是张二苗给杨彦牵了红线,当时他新收了一尊惟妙惟肖的木质雕塑,本意是邀请杨彦过来一起鉴赏。
这尊充满了艺术美的非洲女性雕像面容姣好、体态婀娜,倒是拨动了杨彦的心弦。
大约从这个时候,杨彦的心中有了一个对异性具体的“理想型”的影子,有了一个念念不忘的“女神”。
据他所言,他向往那种“人与自然所绽放出的强烈色彩”的非洲女孩。
他用自己的画作向张二苗交换这尊女性雕像,张二苗没有舍得“割爱”,更加重了杨彦求而不得的心理。
于是杨彦退而求其次,想要从好友口中问出这尊雕像的原型人物,张二苗也给不出来一个令他满意的答案。
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本来就是一个偶然迸发的火星,也许只是人群中的一次擦肩,难以寻觅。
一生顺遂的杨彦很少遇到这种没头绪的情况,也很少有得不到的东西。
他做出来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去非洲寻找梦寐以求的“女神”。
他用了几年的时间在非洲的多个小国家边采风写生,边寻找缘分。
年,塞拉利昂的独立五十周年庆祝会邀请了不少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参加,恰巧身在非洲的杨彦也出现在受邀名单上。
邀请方还为他配备了一名22岁的女大学生艾达当翻译,方便杨彦外出时与当地人交流。
说来也是缘分,杨彦见到艾达的第一眼,心中猛然浮现出来一个想法:“她就是我心目中那个雕塑的少女。”
两个人在接下来的相处里感情日渐升温,转习中文的艾达本就十分向往中国的文化,博学多才的杨彦更是展现了渊博的一面。
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两个人从短暂的爱情走入长久的婚姻,匆匆举办了一个朴素的结婚仪式,连他们的结婚戒指都是从别人手中借来。
不过,杨彦对艾达的那颗心是真诚的。
等杨彦携手艾达坐上了回国的飞机,这对异国恋的情侣并没有受到祝福。
他们面对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与诘问,媒体更是大肆渲染了种种流言蜚语。
10年之前,借着外界这股歪风,杨彦不顾非议,干脆利落地同艾达办理了结婚证,花费了近万元,于北京温都水城的康熙行宫举办了一场豪华婚礼。
到场参宴的人多达五万余名,艾达的娘家人也都由杨彦出资包机请来。
53岁的中国画家杨彦娶了22岁的非洲女性艾达,这个噱头很快就被杨彦办婚宴的万大手笔压下去了。
无论外界反响如何,杨彦和艾达过上了夫妻和谐、琴瑟和鸣的日子。
杨彦手把手教艾达拿起毛笔,或绘画或书法,带着她融入自己的生活。
在某一天的深夜里,杨彦起身走出卧室,他看到艾达正在巨幅宣纸上专心地画一棵硕果累累的芒果树。
杨彦从艾达的身上看到了闪烁的光,那种光是从艾达的心灵上跑出来的。
画幅上的芒果代表着非洲饱满的生命状态,杨彦想了想,又在芒果树的身后加入了几丛傲岸的红梅。
后来这幅《春华秋实图》被夫妻二人捐给中非论坛,预祝成功。
人们见着杨彦整日与非洲妻子艾达同进同出,在各个场合现身,甚至还荣登上了春节晚会的舞台,也渐渐不再争议。
媒体又把他们两个吹出了一段可歌可泣爱情故事,一改往日的嘲弄。
这七年的婚姻里,杨彦和艾达的爱情树孕育了两个“果实”。
杨彦认为自己的孩子实在是一种神奇的生命,在他们的身上交织着两种文化的鲜活。
杨彦经常带着妻儿出现在节目中,表演一些自己哄孩子的诀窍,逗得满场观众大乐。
在所有人都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