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陈圆圆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与其有相似经历的柳如是更有风彩,在她和《桃花扇》李香君等明末清初的八大秦淮花魁中,芳名超越她位居第一。而且柳如是的才名直追她们的唐代前辈薛涛,是可以入史的一位女诗人。
柳如是少女时代,先挥别风月做了年过花甲的明朝状元、首辅周延儒的小妾,深得周延儒喜爱。周大爷常抱她坐在膝上教她诗词歌赋。柳如是由此在诗词上造诣精进。周延儒被崇祯赐死后,柳如是也被周家女眷扫地出门,重归风月。
后来她婉拒了很多年轻才俊的追求,再嫁比她大36岁的明探花、大才子钱谦益。要说柳如是二嫁钱谦益是财色交易很难成立。此时柳如是早已是名满天下的花魁、才女,论财富怎么也不会比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少,她资助郑成功等抗清义士就是证明。这种级别的资助,不是晒几个奢侈品包包就能够参与得起。很明显她图的是钱谦益的才而不是财。虽然年龄悬殊,但两人用情至深。年龄悬殊的老夫少妻也不见得就没有相互爱恋的感情基础。十年前,艺术家杨彦为寻灵感而收获的姻缘,又把老夫少妻的话题推到了公众面前。
艺术带他飞向远方
杨彦年出生在风光奇绝的青藏高原,六七岁的时候就在舅舅的启蒙下学习绘画。从二十岁起,他先后拜在了华拓、*胄、李可染几位绘画大师门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成熟的风格。
杨彦擅长泼墨,喜欢创作大尺度的作品。他的画既有家乡磅礴、纯净的风格,又有江南的灵秀内蕴,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画作的价格也逐渐涨到至少五六万一平尺的标准。当画家就做不了宅男,杨彦的很多时光,都流淌在了外出写生的经历中。各种瑰丽的自然风光,各种生动的神态、面孔,才能给他带来创作源泉。
而艺术之路,永远是突破之路,重复是艺术的天敌。在游历过无数的山河、世态后,一次他在一位朋友的家里,看到了一个非洲姑娘的木雕像。这木雕像仿佛有种神秘、陌生,而又一见如故的气场,在召唤着杨彦走向一方命中的应许之地。年,已过天命之年的杨彦,追随着非洲木雕姑娘走入灵*的艺术感,来到了非洲塞拉利昂。这一趟,他不期而遇地完成了他生命中最大的作品——姻缘
53岁情定非洲
有次杨彦到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一所大学去写生,在他专心作画不经意间一抬头时,看到一个年轻的非洲姑娘,站在一旁静静地观赏了不知道多久。
当他俩的眼睛相遇在一起时,杨彦呆住了。这姑娘的神态像极了木雕姑娘的神态,她的整个气韵仿佛就是那个木雕姑娘原型。这样奇特的感觉让搞艺术的杨彦内心怦然而动,他不能让这种天赐的场景一闪而过,也不能只是把这场景留在画纸上,他想要把这冥冥之中安排的场景,画在他未来的生命里。
在和这个叫爱达的非洲姑娘有了第一次接触后,他就开始追求爱达。这不是艺术人士常有的一时冲动,而是找到灵*归宿的回家渴望。杨彦一直在单身的路上与艺术为伴,一件非洲艺术品给他打开了二人世界的新空间。他的诚意和才华,让爱达愿意和他携手走进了这爱的空间。
面对圈子中那些非议他两人年龄悬殊30多岁的闲言碎语,杨彦的回应是当年就把爱达带回国内,举行了一场耗资万的婚礼,用万迎娶24岁非洲姑娘。他不想炫富,只想表达他的爱,他的感动,他的喜悦,还有他的无畏。
结语
十年将过,杨彦和爱达有了孩子,过着幸福的生活。杨彦结束了单身而没有结束艺术。他还教授想学国画的爱达,把他的艺术传递给他心中珍贵如艺术的爱达。也许他们的婚姻能让杨彦的艺术焕发出一种新的活力;也许以后会出现一个带着非洲风格,叫爱达的女国画家;也许他们的孩子会开创出一个中非合璧的新画派。一切皆有可能,祝杨彦的艺术继续光大。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